渝北区农业农村委: 严把农产品质量源头安全关 全力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区农业农村委执法人员对农资生产经营门店开展执法巡查 区农业农村委技术人员对农产品进行检测

本组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报讯(记者 周新宇)记者近日从区农业农村委获悉,今年以来,该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区决策部署,严把农产品质量源头安全关,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中认真执行“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等体制机制,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

强化监督检测,农产品安全监管网格化。我区构建“区级+镇级+企业”三级联动机制,指导推广农产品安全生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应用、农产品检测等工作。探索网格化监管模式,组建镇级监管员10个、村级协管员173个,逐镇逐村落实监管人员职责明晰化、监管对象清单化。2023年已超计划完成年度定量监测样品例行抽检,农作物种子抽检合格率为100%。检出不合格农产品样品6个,检出不合格农药样品1个,检出不合格肥料样品1个并已移交市场监管部门。

打造安全品牌,农产品影响力逐步提升。区农业农村委强化品牌培育,从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现代流通三个环节制订科学的农业品牌化规划,指导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农业区域公用品牌1个、全国名特优新目录农产品3个、重庆名牌农产品50个,有效期内“两品一标”农产品143个,其中,绿色食品136个,有机食品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放牛坪梨”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渝北多宝李”仙桃李入选2020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同时,通过宣传栏、宣传车、LED显示屏、短信以及设立大型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彩页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打造,真正使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深入到每个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农户,提高了公众知晓率和关注度,提升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影响力。

健全标准体系,农产品实现带标上市。我区在全市率先实施农产品绿色行动,建立基地、镇、区三级监测监管体系,努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区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主体覆盖率达到100%。沐丰园公司、茨竹镇放牛坪砂梨种植专业合作社2家企业进入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生产经营主体名录。建立了区、镇、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推进农产品“一品一码”,实现生产管理、产品流向、监管检测和消费者评价投诉等功能,全区114家企业入驻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追溯平台,“两品一标”获证企业国家追溯平台入驻率为100%。指导入驻企业同时运行国家和市级追溯平台,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在产品上市前进行自检、张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标识,实现产品“带标上市”。目前,全区已开具47175张合格证,531吨农产品附证上市。

坚持多管齐下,有效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区农业农村委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用量农药、农药减量助剂的使用,2023年化学农药使用量与上年持平。严格执法检查,加大对农资生产经营门店的执法巡查,采取检打联动、部门联合等形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禁用农兽药等违法经营、使用、添加的行为,依法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2023年立案查处相关案件12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7份,已办结案件9起,已罚没款金额35870.40元,没收违法经营农药920公斤,没收假劣质及过期农药226公斤,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万余元,群众满意率100%。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委将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春雷”行动、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为主线,以适时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为补充,以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农资质量监督抽查活动为手段,以不发生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底线,对农产品实施有效监管,并不断查漏补缺,完善监管措施,进一步形成监管合力。


编辑:渝北陈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