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镇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大盛镇乡情室开展德治教育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周新宇 通讯员 张坤

近年来,大盛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组织+党员+群众

强化综合治理,变上访为下访

大盛镇以党建为统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党建工作不断向网格、院坝延伸,实现党组织纵向上“一竿子插到底”、空间上“全覆盖”,促使党建工作与服务群众的需要紧密结合。

该镇以党员为“尖刀”,充分发动党员干部参与市域社会治理,通过走出家门、走进院坝、深入群众、听取民意,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促进邻里和谐,提升信访工作质效。

该镇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健全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机制。同时,结合网格化管理,借助QQ群、微信群等平台搭建平行、互动、多样的依法信访宣传途径,营造规范有序的信访环境。

自治+德治+法治

弘扬乡贤文化,变他律为自律

大盛镇以自治“消化矛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度,开展邻里“四互”(老幼互爱、困难互帮、矛盾互解、遇事互商)活动。积极推广和发展村(居)民恳谈会、议事会、理事会等民主自治形式,打造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同时,该镇以德治“春风化雨”,弘扬“家风”“祖训”,开展“五风”润德(振村风、优家风、正社风、淳民风、传祖风)活动。大力弘扬见义勇为、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等善行义举,培育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此外,该镇以法治“定纷止争”,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四人”普法(律师送法、民警普法、干部讲法、群众说法)活动,让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实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人防+物防+智防

夯实治安基础,变单防为多防

大盛镇以人防为中心,进一步完善“三见四巡”机制,整合巡防队、网格长、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资源,人防织牢治安防控网。同时,开展巡防“731”活动(“731”:巡防队员每7天开展宣传活动1次、督促人居环境卫生3次、帮助群众1次),增强群众幸福感。

该镇以物防为保障,向新能源汽车公司租用了三辆电动车,用于治安防控的巡防、宣传和应急工作。同时,在辖区补装124个视频监控镜头,增加28组智能补光灯,安装100组太阳能警灯,提高农村群众见警率,实现辖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增强群众安全感。

该镇以智防为重点,进一步推进“141”基层治理中心建设,推动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工作联动,建设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智能化平台,提升动态复杂条件下对人、事、风险隐患全方位感知的及时性和处置的科学性,为科学判断、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渝北陈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