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湖街道翠湖路社区:

夯实“三个一”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创新“一六三”工作法打造和谐社区


听湖花园小区,车辆有序停放在新划定的停车位内

本报记者 王彦雪 摄

本报讯(记者 万桃利 通讯员 李世忠)“以前我们小区停车特别乱,现在重新划定了停车位,收取的停车费还可以用于小区环境整治,不仅规范了,还避免了很多邻里间的小摩擦。”近日,记者在双龙湖街道翠湖路社区听湖花园看到,新划定的停车位整洁美观,车辆有序停放,辖区居民刘阿姨对此连连称赞:“这种新模式好得很,我们都支持!”

这是双龙湖街道翠湖路社区推进高质量社区建设的生动写照。

双龙湖街道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由于建成时间较长,辖区内普遍存在建筑老化、管线老化、无电梯等问题。停车位不足,小区乱停车导致的纠纷层出不穷;老旧小区电梯安装后,电梯运行维护费用迟迟收不齐;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各类小纠纷不断……翠湖路社区面临着很多老社区共同的管理难题。

如何破题?面对系列问题,翠湖路社区以党建为统领,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探索一个治理模式、创新一个管理思维、打造一个调解品牌的“三个一”举措,以“小切口”入手解决“大民生”,成功走出困局。

探索一个治理模式。经过实地走访调研,2010年,翠湖路社区党委推出了“党建统领+居民自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带动居民共管共治、共建共享,文明生活,推动社区服务由“管理型”向“自治型”转变。

在全新治理模式的引领下,听湖花园院坝新划定了18个停车位,通过收取停车费作为公共收益,用于粉刷小区楼道、黑化坑洼路面、清掏化粪池、增加消防设施等。收支每月公示并接受业主监督,截至目前,听湖花园积累的公益资金已经超过了12万元。有了资金,小区改造上的部分花费就有了保障。如今的听湖花园,车辆按照划定的停车位整齐摆放,黑化过的小区地面平整干净,楼栋里的墙壁也粉刷一新,除了社区偶尔张贴的宣传单页,各色“牛皮癣”、小广告早就不见踪影。

喜人的变化也为翠湖路社区其他老旧小区治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2013年,离听湖花园不远的南湖花园结合小区实际,创新走出与听湖花园“相反的路”。该小区70户人每家筹资5000元,通过先筹资、再整治的自治管理模式,修建了值班室、花台等并开展小区改造。该小区硬化院坝3000平方方米左右,可规划停车位120个以上。曾经脏乱差的开放式老旧小区实现华丽蜕变,赢得了居民们的广泛赞誉。

创新一个管理思维。翠湖路267号2单元是渝北区首栋加装电梯的老旧单体楼。2018年加装的电梯投用后,给居民上下楼梯提供了巨大便利。但电梯安装投用后还面临维修、维护等问题,相关费用需要居民们商量、分担。

居民代表们经过多方调研、征求意见后决定,把加装电梯时政府补贴的14万元以集体的名义存入银行,利用每月的利息来维护电梯的日常运行,以最大程度发挥补贴资金的效益。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楼栋居民的高度认可,正式实施后,有效解决了每次维修都需要分摊费用的问题,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也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及维护管理提供了思路。

打造一个调解品牌。在不断的基层自治探索中,翠湖路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成功打造出“老向调解工作室”这一品牌,通过讲理说法、说服教育、排解劝导,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基层。

“老向”即向武浩,今年76岁,退休前从事基层工作,对矛盾纠纷调解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2004年,他退休后正式迁居到翠湖路社区居住至今,并一直热心社区事务。2015年11月,翠湖路社区依托向武浩的调解特长,打造了“老向调解工作室”。

“老向调解工作室”成立近8年以来,已成功调解纠纷200余件,其中一例纠纷调解还于2019年被选入中国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成为了社区里纠纷调解的一块响亮招牌。

创新探索“一·六·三”工作法。目前,该社区根据十多年居民自治的模式,提出了“一·六·三”工作法。一为党建统领,居民自治;六为民事民提、民事共议、民事共诀、民事民共办、民事民共评、成果共享;三为“老向调解工作室”工作方法,即多方协调法、换人调解法、冷处理法。

接下来,翠湖路社区将积极发挥党建统领作用,不断完善“一·六·三”工作法,以深化基层治理为抓手,解决社区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整洁的社区环境,与居民携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区治理格局。

编辑:渝北陈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