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雪莲花” 满腔护“未”情

——市检察机关援藏干部龙浩的故事

龙浩(右二)到当地学校开展普法宣传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摄

□本报记者 杨荟琳 通讯员 雷晶

“雪莲花开放,开在雪山上,有朋自远方,有情酒飘香;雪莲花开放,开在高原上,纯真如月光,祝愿你吉祥……”伴随着一曲“雪莲花开”,2021年9月,区检察院检察六部检察官助理龙浩,作为重庆市检察机关援藏干部赴昌都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挂职任未成年人检察部门检察官助理。

成为一名援藏干部,从两江奔腾的山水之城,到多彩灿烂的雪域高原,踏上了1000公里的援藏征程。在神奇秀美的藏东大地,他留下了一段平凡而不平常的援藏之旅,这也成为龙浩检察征途中一段美好而独特的足迹。

把援藏的梦想写在青春路上

西藏,是我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更是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西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国家统一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援藏工作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也是重要的政治任务。

因为一直知道援藏工作的意义,所以援藏的梦想,很早就在龙浩心中生根萌芽。

2021年9月9日,龙浩从重庆出发前往西藏昌都,离目的地越近,心中的声音愈发清晰——正值青春,一定要竭尽所能为昌都检察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当天9时50分,飞机降落在昌都邦达机场,看着远方的高山,形状各异的白云,龙浩知道已经踏上了青藏高原的大地,将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一年的时光,自豪感油然而生。

昌都,地处西藏“东大门”,世界闻名的澜沧江就发源于此。只是,这座“高原山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这也正是重庆援昌20多年的使命所在。

从昌都邦达机场到昌都市检察院,山路蜿蜒狭窄,很快,头痛欲裂、呼吸艰难、心跳加速……一系列高原反应随之即来,但这并没有影响龙浩投入到新工作的决心。

“西藏大多数基层检察院干警相对较少,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刚到时,龙浩大学时期的师弟、昌都市左贡县检察院工作人员杜勇就这样对他说。没过多久,龙浩就对杜勇的话有了深刻的体会。身为单位为数不多的男同志,龙浩被安排执行夜间通宵巡逻的任务。零下十度的深夜,顶着刺骨寒风奔走在大街小巷,他切身感受到了杜勇所说的“繁重”。

通宵巡逻只是昌都检察干警工作中的一个侧面。长年累月,全心全意守护这方土地的安宁,成为龙浩援藏过程中一堂无比生动的政治课。

把法治种子播撒在昌都大地上

随着适应了环境,龙浩被安排到了未检部门,也完全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上。期间,龙浩常常想,该如何为昌都检察未检工作助一份力?

在办案过程中,龙浩了解到昌都检察机关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司法救助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案件无大小,件件连民心。说干就干!龙浩立即向院领导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得到大力支持。随后,他拟定了实施办法,和同事交流相关办案经验,并同领导到相关部门争取经费支持……一系列工作开展后,短短两个月,龙浩成功为3名未成年被害人发放4万余元司法救助金。

为推动昌都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工作常态化开展,龙浩和控申部门的同志还共同起草了当地关于司法救助的工作办法。援藏结束前,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已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约20万元。龙浩也因此得到昌都检察院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被评为“先进个人”。

让更多未成年人感受法治阳光的温暖,一直是龙浩前行的方向。他积极参与昌都市检察院建立的“雪莲花”女童保护联盟宣讲团队,2022年4-6月,他先后到17所偏远乡镇学校及3个虫草采挖点,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主题法治巡讲,行驶路途累计超4000公里,受众2万余人。

在一次次帮扶中,一场场普法课堂上,龙浩和同事们以“检察蓝”撑起了“护未”晴空。

将“老西藏精神”留在心中

西藏是伟大祖国的一部分,寒来暑往,一批批援藏干部在这里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怀着共同目标在这里扎根,不问来处,不问归途,默默奉献,耕耘这片土地。

在援藏的一年里,龙浩体会到了数小时的盘山路是调查取证的“标配”,有时还要翻雪山、越高岭,路段多为易滑急转的傍山路,时常还会遇到落石、泥石流等危险,甚至可能会与“死神”擦肩而过。在这里,他还看到了西藏检察人艰苦奋斗、忘我奉献的伟大品质,也了解到众多援藏干部的先进事迹,对“老西藏精神”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

回到重庆后,龙浩时时回想起高原经历带给自己的宝贵精神力量,让他及时审视自己、调整状态,在工作中主动担起部门内勤,积极参与办理大案要案,还克服惰性完成了省级课题项目。龙浩表示,这些改变,是援藏一年的精神洗礼。“这一年的援藏生活,对我来说不仅是进藏援藏,更是入藏‘取经’,这也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绚烂的部分,伴随我的一生。”回到重庆后,龙浩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表示,今后,定将积极作为,在履职中践行为民初心,为新时代检察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渝北陈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