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民初心擦亮检察底色——记全国民事检察业务能手童洋洋

检察官童洋洋(中)与同事一起讨论业务工作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摄

□本报记者 杨荟琳 通讯员 谭小兵

一个检察官的使命是什么?

如果你问区检察院检察三部四级高级检察官童洋洋这个问题,他会回答你,认真办好每一起案件,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

自2014年进入区检察院以来,童洋洋一直扎根在基层民事行政检察岗位,始终践行为民司法、维护公平正义,在法治的道路上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这些年,童洋洋在自己的领域辛勤耕耘,收获了一项又一项荣誉:2021年9月,在全市检察机关第一届民事检察业务竞赛中荣获“全市民事检察业务标兵”称号;2023年6月,荣获首届“全国民事检察业务能手”称号;同时,入选全市民事检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监督专业团队。

小案精办 传递司法温情

一件件看似不显眼的“小案”,都是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热切期待。在每一件看似普通的“小案”中,让每一位求助者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是童洋洋的初心。

“再不用背这50万元债务,终于甩脱‘老赖’的帽子了!”去年6月,一脸轻松的梁女士向区检察院送上了锦旗和一封手写的感谢信。

而这都要从5年前说起。5年前,直到房子被查封,梁女士才得知,自己早被推上了被告席,并被法院判决与前夫陈某共同承担50万元债务。原来,陈某向李某借款50万元,未在约定时间内归还。李某以该借款属夫妻共同债务为由起诉追讨,法院判决梁女士与陈某共同偿还借款。由于未收到过判决书,迟迟“欠债不还”,梁女士还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梁女士与陈某于2013年就已分居,陈某与他人同居。走投无路的梁女士向区检察院申请监督,请求检察机关抗诉。经过多番调查,童洋洋判定,将案涉债务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明显不合理。

2022年2月,经区检察院向市检察院一分院提请抗诉后,市检察院一分院向市第一中级法院依法提出抗诉。该法院裁定,由区法院再审本案。同年6月,再审案件正式开庭。最终,区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抗诉意见,判决驳回李某对梁女士的诉讼请求。收到判决书的那一刻,梁女士直言:“我终于解脱了。”至此,这场多年的“被负债马拉松”,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只是童洋洋把每一件“小案”都当作“大案”来办的一个缩影。从检9年来,他共办理民事行政检察案件300余件,始终以“如我在诉”的理念与群众站在一起,努力为群众解忧。

为民而行 守护公平正义

民行案件办得越多,童洋洋越意识到应当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些事。与民同行,才能感受了解到百姓最真实的需求,让百姓感受到法律的公平与公正。

在办理一起农民工欠薪案件中,45名农民工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屡次讨薪无果后,向区检察院提出了支持起诉申请。随后,该院成立了包括童洋洋等检察官在内的办案组,对该案优先受理、优先办理,迅速将案件审结,并决定以支持起诉的方式帮助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

为了帮助农民工早日要到工钱,童洋洋先是与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了解案情,及时掌握了第一手案件材料;然后又到涉案的重庆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走访调查,调取相关证据,询问公司法定代表人,准确掌握拖欠工资原委。原来,该公司作为工程施工方,未收到业主方支付的工程款,加之公司资金周转困难致使其无法及时支付工资。

发出支持起诉书很简单,但司法办案不仅要快速办结案件,更要注重案件的实际效果,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案件办理过程中,童洋洋了解到涉案公司存在的实际困难后,决定在向法院送达《支持起诉书》前,主动与区清欠办、区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联合走访涉案公司,敦促其履行法定义务,并进行调解,寻找双方都能接受并迅速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途径。

今年4月,支持起诉意见书送达区法院后,涉案公司和45名农民工经过充分沟通,终于找到双方均能接受的方案,顺利签署调解书。“感谢检察机关的支持,我们的工资终于有了着落。”“谢谢检察官的辛苦付出。”……调解结束后,45名农民工围着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不停地表示着感谢。

行稳致远 厚积薄发获荣誉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今年6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98名参赛者集聚于此。一场高手之间的“对决”吸引着全国民事检察条线检察干警的关注。在这场“对决”中,童洋洋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业务竞赛业务能手”称号。

竞赛成绩的取得并不容易。“一方面是民商事法律规范众多,恰逢2021年民法典颁布施行,众多司法解释立改废,复习范围广;另一方面是基层民事检察办理的裁判结果监督案件相对较少,案件类型相对单一,而竞赛中裁判结果监督案件的审查终结报告又是重中之重。”童洋洋回忆。

在他的字典里,“学海无涯‘乐’作舟”是新时代检察人成长的“金钥匙”。他经常利用工作间隙、睡前饭后等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并勤于总结善于提炼,认真钻研案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在备赛期间,他按照复习司法考试的思路全面复习了民商事法律知识,认真阅读理论书籍提升理论基础,并在一个个案件中提升办案能力。荣誉称号,既是辛苦备战的成果,更是他工作以来点滴积累、厚积薄发的结果。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竞赛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是更好履职尽责的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竞赛中的所学所思所悟进一步转化为履职尽责的能力,一如既往深耕主责主业,一以贯之践行人民至上,高质效办好每一件民事检察案件,让人民群众能感受、可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童洋洋表示。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