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名园”“名楼”“名区” 培育“名人” 构建产业生态

渝北:倾力打造千亿级软件产业集群

渝北区按照专业园区、存量楼宇两手抓的思路,进行“一核两区”的产业空间发展布局,倾力打造千亿级软件产业集群,软件产业加快发展

本报记者 尹宏炜 摄

据重庆日报消息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当前重庆正深入推进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的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动数字重庆建设。

建设数字重庆,离不开软件助力。过去一年来,重庆深入实施软件产业“满天星”行动计划,加速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数字重庆建设赋能。渝北区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按照专业园区、存量楼宇两手抓的思路,进行“一核两区”的产业空间发展布局,倾力打造千亿级软件产业集群,取得积极成效。

2022年,渝北区新增软件企业394家,软件业务收入累计达312亿元,位居全市第二。2023年1-6月,渝北区新增软件企业376家,新增软件业务收入34.5亿元,软件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

建设“名园”“名楼” 优化产业发展承载空间

7月10日,渝北区经信委传出消息:仙桃数据谷正在紧锣密鼓开展中国软件名园创建工作。目前,已对标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应用水平、保障能力和附加项指标等中国软件名园评价指标,编写了创建工作方案,基本完成前期筹备工作。

“创建中国软件名园,仙桃数据谷已有很好的基础。”渝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渝北区软件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仙桃数据谷已完成投资约100亿元,建成商务楼宇170万平方米;累计注册企业1448家,入驻企业309家,其中软件企业250余家。

同时,近年来,仙桃数据谷还多次获评“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并在2022年成功创建(西南唯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

仙桃数据谷发展成效斐然,并非偶然。

自“满天星”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渝北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满天星”行动工作专班,研究制定了《渝北区软件产业振兴发展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明确坚持专业园区、存量楼宇两手抓,打造“一核两区”——软件产业核心区、数字内容创新引领区、金融科技拓展区。其中,软件产业核心区的核心载体便是仙桃数据谷。

为加快打造“一核两区”,一年来,渝北区通过加快楼宇收储利用、持续培育特色“名楼”和创建“名园”等举措,着力扩大、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的承载空间,为引进、培育企业提供优质载体支撑。目前,渝北区已累计收储楼宇25.6万平方米、使用16.3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市级软件产业“满天星”示范楼宇1个,打造区级软件产业“满天星”示范楼宇15个,成功创建前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

当前,为进一步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的承载空间,渝北区还在大力推动腾讯云(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普瑞泽·数智产业园(节能环保、网络安全、动漫游戏领域)创建市级示范楼宇,培育北京大学燕园科创园、光子智能产业创新基地等4个区级示范楼宇。

培育“名企”带动 增强产业发展源动力

“此次通过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认定,标志着我们公司自主软件研发能力获得了国家级认可。”重庆长安汽车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安软件公司位于仙桃数据谷,成立于2019年12月,是首家国有大型车企设立的独立软件公司。经过短短3年多的发展,该公司员工人数已达到近2000人,其中科技人员占比超过94%。目前,其产品覆盖汽车8大领域、37个产品品类,并已搭载在长安乘用车、深蓝、欧尚、福特等品牌;各项关键技术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进步二等奖、Outstanding BenchmarkAward世界级奖项、省部级发明创业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长安软件公司的快速成长,与渝北区的“政府之手”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

“市场主体是产业发展主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渝北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渝北区聚焦汽车软件、嵌入式软件、元宇宙产业链等重点产业方向,加大力度引育市场主体,培育“名企”,增强软件产业发展源动力。

譬如,渝北区成立了数字经济产业链招商专班,系统梳理细分领域招商图谱,加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仅今年以来,渝北区主要领导就带队高频次考察企业20余次,签约落户重大项目9个,合同投资额达226.5亿元。

对于已落户企业,渝北区则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园区和镇街协同服务企业。同时,还为企业配备了服务专员,主动上门对接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扫清发展障碍。

得益于这些举措,“满天星”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渝北区新增市级“专精特新”软件企业13家,且重点软件企业持续增加。目前,全区已有25家企业进入重庆市重点软件企业名录,占全市的15%。其中,有长安软件公司、中科创达(重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龙头型软件企业,数量在全市各区县中位居第一。

同时,一年来,渝北区新增软件企业481家。目前,全区软件企业数量超过3300家。

发挥“名人”示范 提升人才供给能力

5月27日,“第二届重庆市制造业十大影响力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渝州宾馆举行,北斗星通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斗星通智联科技”)董事长徐林浩等10位优秀企业家获表彰。

自2019年在渝北区成立以来,北斗星通智联科技年营收从最初的4.3亿元快速增长到如今的近30亿元,并成长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前装智能网联产品出货量排名第一的一级汽车供应商。徐林浩获此殊荣,背后凸显的是他带领北斗星通智联科技实现了惊人的成长速度,以及渝北区聚焦“名人”示范,提升软件企业人才供给能力所取得的成效。

“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渝北区发展软件产业,关键靠人才。”渝北区经信委负责人说,为此,渝北区首先着力培育软件产业“名人”,发挥“名人”示范效应,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满天星”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渝北区积极推动区内优秀企业家参与“十大渝商”“重庆市制造业十大影响力年度人物”等重要评选活动,推选区内优秀人才积极申报重庆市各类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认定。截至目前,除了徐林浩获评“第二届重庆市制造业十大影响力年度人物”外,渝北区在培育“名人”方面还有其他收获——徐林浩、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了双双荣获“2022十大渝商”称号;渝北区软件产业“名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在培育“名人”的同时,渝北区还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着力提升软件人才供给能力。

如渝北区推动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携手仙桃数据谷和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中新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中心等实习实训基地,为入驻渝北区的长安软件公司、OPPO等企业开办企业专班,形成了“入园即实训”“毕业即就业”的“校—园—企”人才培养机制。目前,这些基地的软件人才年输送能力已达到1万人,“校—园—企”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工信部、教育部充分肯定。

再如,渝北区常态化开展人才供需对接,组织企业开展软件人才专场招聘,助企业招引人才。仅2023年以来,便举办软件产业专场双选活动18场,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730余人。

上述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数据表明,“满天星”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渝北区新增从业人员6952人,新增中高端人才1549人。

优化产业生态 培植企业成长沃土

6月7日,2023年渝北区仙桃数据谷第四届投融资沙龙举行,10余家科技创新企业同台路演,吸引了国内25家投资机构现场“相亲”。

作为渝北区布局的软件产业核心区,仙桃数据谷举办此次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软件产业等领域的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助力渝北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无独有偶,今年3月30日,为拓宽区内软件产业等领域企业的融资渠道,渝北区发起设立了“成渝双城协同创新基金”。该基金规模为5亿元,重点投向人工智能等领域。

“软件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这道发展瓶颈。针对这种情况,渝北区强化资金扶持,力推软件产业发展。”渝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其透露,近年来,渝北区以重庆临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空投公司”)为主体,参投基金12支。目前,渝北区基金集群规模达140亿元,直接投资项目22个。

不仅如此,渝北区还通过临空投公司,对落户渝北区基金小镇内软件企业,积极落实经营场地租金减免及培训、运营扶持等优惠政策,助企业减少经营成本、轻松上阵。

事实上,对软件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只是渝北区构建软件产业生态的重要举措之一。

“渝北区致力于打造软件名区,而良好的产业生态是企业成长的沃土,是渝北区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前述负责人说,鉴于此,渝北区力图通过资金扶持、打造开源生态圈和营造浓厚发展氛围等举措构建良好的软件产业发展生态。

以打造开源生态圈为例。渝北区基于其创建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先导区的目标,围绕“赋能、赋智”,打造了以腾讯开源公共服务平台、华为重庆软开云创新中心为主的开源生态载体。依托这些开源生态载体,目前渝北区已沉淀了15个机理模型,产生26个应用项目,累计赋能开发者2万余人。

在营造浓厚的软件产业发展氛围方面,渝北区今年则举办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在会上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特聘16位数字经济领域专家担任产业发展顾问。同时,渝北区还举办了2023中国(重庆)国际地下空间展览会,与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携手共建重庆地下空间数字产业基地。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