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五类环境 用心服务企业

渝北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促进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

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引导企业办事人员在“渝快办”上申办环评业务

本报记者 胡瑾 摄

本报讯(记者 杨荟琳)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快速发展,给营商环境水平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区在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保障有力要素环境、竞争有序市场环境、最具活力创新环境、最优法治环境等方面下足功夫,用心用情做好企业服务这篇“文章”,持续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为促进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基础上,创新推出20条工作举措,细化为55项重点任务,推出稳大盘、服务业纾困、水电气降成本、财政金融惠企利民等系列政策举措,持续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在政务环境打造中,我区创设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专区,600余项事项实行前台“无差别”综合受理,在全市创新推行“周六不打烊”,通过“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等举措,推动项目全流程审批由一般6个月以上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政务服务满意率达99%。

在要素环境打造中,我区积极开展百行千企政银企对接等活动,深化“上市贷”“助企贷”等政银合作,近三年来,累计撬动银行贷款投放28亿元,惠及企业1300多家次;精简水电气报装程序,高压电用户的平均办电时限压缩为7.5个工作日,小微企业办电2.6天,非居民用户燃气办理4.9天,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1个工作日、0.5天、0.5天;近三年累计兑现稳岗返还资金2.7亿元,帮助1.6万家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在市场环境打造中,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零成本”,今年1—5月,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79万户,同比增长7.6%,年新增市场主体数连续6年保持全市第一;推行全流程电子招投标,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投诉大幅下降,去年中小微企业合同额占政府采购合同总额比例达90%。

在创新环境打造中,通过做强创新主体、做大创新平台、健全政策体系等,积极营造适合科技创新的“阳光”“空气”和“土壤”,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全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5966家、1066家,均位居全市第一;科技基金总规模达到35.7亿元,累计为5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35.8亿元;建成规上工业企业内部研发机构206家,占比超过50%;深入实施“重庆英才”“临空人才”等计划,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873人,建成博士后工作站47个。

在打造法治环境中,全区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完善执法人员数据库和监管对象数据库,行政执法闭环监督机制在全国推广;国内注册商标总量和驰名商标量全市第一,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33.5件,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6.4件。

同时,用心用情做好企业服务,搭建“惠企通”平台,上线一年来为企业推送各类政策信息100万余条,实现政策智配2400余次;建立区领导——部门镇街(区属国有公司)——基层商(协)会政企沟通机制,近三年共走访民营企业9604家,收集诉求问题4538件,99.8%已办结,获得企业一致好评;落实减税降费惠企政策,去年为企业减税缓税降费近70亿元,助力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广大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