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特色致富路 农旅融合绘新景

——统景镇印盒村产业发展侧记

如今的印盒村产业兴旺、景色优美、乡风文明

个大饱满的印盒歪嘴李,已成为当地的产业名片

村民家的小楼墙面上画有李子树的彩绘,展现出印盒的乡村特色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胡瑾 摄

□本报记者 王彦雪

6月,统景镇印盒村的歪嘴李再度迎来了成熟,放眼望去,山上山下,满眼皆是翠绿,一个个色泽鲜润饱满、婴儿拳头大小的李子缀满枝头,处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印盒村种植歪嘴李的历史已有近20年了,它不仅是村民们致富的“金果果”,更改变了印盒村的面貌,使印盒成为统景特色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张名片。

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印盒村又发生了哪些故事?近日,记者走进印盒村,进行了一番探访……

以产业为本,夯实发展根基

印盒村为什么会选择发展歪嘴李?这还得从上世纪末说起。当时,时任印盒村党支部书记的周德文深知产业发展对乡村经济的重要性,恰逢当时印盒村出村公路通车,进出印盒村更加便利,找到一种适合村子的产业,成为了周德文和村“两委”的当务之急。

经过多方考量、调查,盘算村子的自然地理环境,李子成为了最佳选择。只是一开始,不少村民还是抱有怀疑的态度。于是,周德文带头自掏腰包买回树苗、肥料,种下村里第一棵李树。不仅如此,他还动员村里有胆识的党员示范种植。几年后,村民们都看到种李子确实效益更好,于是都自觉开垦荒山开始大规模种植李子树。最终,整村种植面积达到了8000余亩,成为了渝北最负盛名的“歪嘴李”产区。

最初,印盒村也是以种植、销售李子作为最大的收益点。2010年,文旅融合的春风开始吹拂渝北大地,印盒村又迎来了新的机遇:每年三月李花盛开的时候,漫山遍野李花盛开的美景总会吸引一些城里的摄影爱好者、画家们前来采风,如果把前来拍照、画画的人群进一步扩大,村民们是不是能从中发掘出更多致富的机会?

2011年,在区级相关部门以及统景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印盒村举办了第一届李花赏花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其后每年,统景镇都通过与专业的团队合作,围绕“李花”精心设置并主打推介不同的赏花主题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印盒已经成为重庆市民都市近郊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与之一起发展起来的,还有印盒村的农家乐、民宿、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等系列产业,“歪嘴李”销售也从传统的体验式采摘、临街售卖到电商销售、市民认购、农超对接等新模式,“歪嘴李”的产业链不断延伸,“歪嘴李”的产品附加值更是不断提升,成为了村民的致富“利器”。

外塑新形象,扮靓景区颜值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发展势必给乡村面貌带来多方面改善,而乡村面貌的改善,也为村子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一点上,印盒村的变化极具说服力。

“印盒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丘陵庄,崎岖山路多凼凼,出门就要杵棒棒。”这首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歌谣,是当时印盒村交通不畅、经济落后的生动写照。而今天,我们再来印盒村,这里早就不是当初落后的模样。伴随着景区发展,一系列基础设施完善让这里面貌一新:沿乡村公路而建的小楼房,墙面上还有李子树的彩绘,展现出印盒村乡村特色;核心景区修建了长度达4.2公里透水砖李花观赏环道和10公里水泥观光步道,修建了面积达460平方米的茅岭坡观景台、10000平方米的印盒李花广场和茅岭坡休闲购物广场,方便游客赏花、游玩,为村民销售农产品提供规范场所;设置太阳能路灯、垃圾桶、便民公厕及停车场,让乡村更加秩序井然……

除了做优景区基础设施外,近年来,印盒村还广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清理打扫房前屋后的垃圾和环境整治,处理好田间地头生产生活道路环境,布置集中居住点污水处理设施,建立长期保洁机制,同时,还对印盒村农房风貌集中统一整理、分类整治,增添重点区域房屋风貌景观打造,设置一批功能性房屋景观,如酒吧、水吧、咖啡吧等。印盒村的发展随着文旅融合深度推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内修好气质,增添发展动力

近年来,文旅融合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式,走文旅融合之路,若能善用本地文化资源,就能与村落本身具有的硬件资源叠加产生“1+1>2”的效果。

地处御临河沿岸的印盒村一直流传着建文帝的传说,印盒村村名由来都与建文帝有关。在景区打造过程中,印盒村党总支就深入挖掘这一文化资源,结合印盒地区流传的张献忠起义、异姓王爷段昆等典故和龙泉坝、尖山寨等遗址遗迹,恢复一批古迹,打造文旅融合的景点;依托“印盒湖”“摄影观景平台”等景观,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娱乐项目,丰富印盒景区游览内容;依托“心心相印、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对同心柏等景点进行重点打造和包装,开发许愿祈福、悬挂同心锁等文化活动,为印盒村发展旅游产业增添动力。

不仅如此,印盒村还通过增添乡风文明内涵,提升村民素质。近年来,在统景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印盒村每年都会举行注重参与性、娱乐性、草根性、惠民性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时尚现代的文明之风,朝着更加文明守礼、勤劳敬业、互助和谐转变;回引本村内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才,造就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的管理型人才队伍,帮助村民建立现代管理经营理念,打破陈旧落后观念;加强职业农民和新型主体培训,成立种植技术人才队伍,为全村的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引导,让村民懂得用知识武装头脑,走上致富道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进景区景点、交通、餐饮、住宿等设施的升级版建设,提升群众及游客的幸福指数,持续推进农旅融合新业态。”谈到下一步发展,印盒村负责人表示。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