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

——区人民医院扎实推进“反哺”计划

区人民医院护理人员到基层医院开展技术“传帮带”

本报记者 杨青 摄

□本报记者 杨青

为了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均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去年7月,渝北区实施“反哺”计划,即由区级公立医院牵头,在全区21个基层医疗机构打造慢病管理服务部、中医养生服务部、妇幼健康服务部、特色专科服务部,持续构建便民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为此,在推进“反哺”计划中,渝北区人民医院通过逐步推行与基层医疗机构的上下联动、人员互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创新形式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从疾病预防、治疗到健康管理的全流程中,享受专业化、一体化的医疗服务。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老百姓家门口就医更方便

“肺癌患者胸腔积液积气压迫肺组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呼吸,需尽快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近日,大湾中心卫生院病房一场手术正有序地进行着,指挥的是区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琦,在旁边“打下手”的是大湾中心医院医生余袁林。插管、引流……仅耗时10多分钟,王琦主任带领余袁林医生争分夺秒地为患者完成了胸腔闭式引流术,术中患者无特殊不适,术后间断引流胸腔积液,患者喘累、胸痛减轻,呼吸得到了明显改善。

“由于重病患者较少,大湾中心卫生院以往无法独立完成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患者只能转诊到区级医院。”余袁林说,现在通过专家来院指导,不仅解决了居民很多就医难题,医务人员整体对急重症处置的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区人民医院在大湾中心卫生院成立分院,在慢病管理、特色专科建设、双向转诊方面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根据大湾中心卫生院的实际需求,定期派出相关学科专家进行专科查房、指导和参与临床医疗工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琦表示,“技术经验输出给帮扶医院,把经验和方法传承下去。希望‘反哺’计划真正成为居民看病就医的‘绿色通道’,让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多优质医疗资源。”

区人民医院与大湾中心卫生院结对只是“反哺”计划的一个缩影。在推进“反哺”计划中,区人民医院根据基层医院的实际需求,依托“县聘乡用”人员长期驻点帮扶和定期坐诊的形式,进行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坚持基层培训,打通基层卫生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瓶颈。同时,长期接收基层医院的医生到区人民医院进行进修、培训,并组织教学团队把学科最前沿的成果传输给帮扶医院,通过与医护人员业务交流和指导,帮助基层医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推动信息化赋能

让老百姓看病少奔波

“我人还在玉峰山镇,但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就已经知道我的情况了,看病、检查一点没耽误。”3月28日,80岁的李爷爷不用出镇就完成了在区级医院的检查。

近日,李爷爷患上了胰腺炎,在玉峰山中心卫生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有所好转。治疗中,需要复查血淀粉酶指标,因玉峰山中心卫生院未开展此项目,需要到区级医院检查。而当天,玉峰山中心卫生院医生李琳通过区人民医院HIS系统开出检查单后,李爷爷的血标本经绿色通道就送入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不用多跑路就完成了检查。

“通过HIS系统,相当于我们医院把门诊开到基层医院。基层医院的信息直接传送到我们医院,不需要重新挂号排队,病人的片子和病历报告也能实时同步在基层医院医生的显示器上,可以实现病例检验同步化、同质化。”区人民医院信息科负责人介绍,通过该系统,基层医院可以实现在区医院系统挂号开单、检查取药、入院治疗等诊疗流程。

近年来,区人民医院以信息化赋能助推“反哺”计划落在实地,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分级诊疗中的重要作用,建设远程医疗协作网,缩小区域间服务能力差距,推动医联体内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搭建分级诊疗信息化平台。眼下,区人民医院已将HIS系统延伸至1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紧密型医联体正让医疗服务更紧密,实现信息多跑腿、居民少奔波,大型辅助检查入院即做,从基层就诊到区人民医院住院等待时长缩短至1小时以内,为基层老百姓就医开通了“绿色通道”。

推动资源整合

推动慢病管理提质增效

3月26日,渝北区“反哺”计划——“早癌早诊早治慢病管理”项目启动仪式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后,由西京消化病医院和渝北区人民医院在渝北共建“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市消化道肿瘤联合筛查示范基地”,在西京医院专家团队的带领下,区人民医院将早癌早筛早治纳入慢病管理,为符合条件的渝北区居民做消化道早癌筛查,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慢病防治体系。

慢性病是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医防管理是世界性难题。在“反哺”计划中,由区人民医院牵头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打造的慢病管理服务部,强化慢病防、治、管、教的整合体系,逐步建立“医防结合+分级诊疗+上下联动”协同机制,推动分级诊疗落实落地,把服务送到了慢病患者的“家门口”。

针对基层医院慢病管理能力不足、老百姓对慢病认知不够等普遍存在的痛点和难点,区人民医院将“优化医疗服务”作为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招,依托医共体建设创新开展个性化慢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在区人民医院设立“反哺”计划办公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设立慢病综合门诊部和慢病管理服务部,将村卫生室纳入辖区乡镇卫生院管理,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治网络。同时,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区医院专科医生联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建立区域慢性病管理团队,形成健康服务网格化体系,按病种及管理等级分标、分片进行强化管理。

“慢病管理服务部的成立不仅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就医依从性,更及时有效地干预了慢性病并发症,为辖区群众带来便利、贴心、务实的健康福利。”区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渝北聂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