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住进向阳居 生活步入幸福里

木耳镇新乡村向阳居聚居点进行抽签分房

木耳镇新乡村向阳居聚居点

居民上台分房抽签

验收完房子后,居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胡瑾 摄


本报讯(记者 杨荟琳 沈兵 郑和顺)3月28日清晨,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但这丝毫不影响前往木耳镇新乡村向阳居聚居点参与抽签分房群众的热情。在现场,台下等待分房的群众畅谈着未来住进新房的生活,台上正在抽签的群众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签到、确认身份、抽签、确认房号……未来,随着居民们的入住,他们将开启新的幸福生活。

“我们听说今天抽签,一大早就起来了,7点多就到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上午9时30分,分房抽签工作正式开始。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第一个上台抽签的田其珍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抽签分房。最终老人抽到了1套2楼的房子。“我今年刚满80岁,没想到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这应该是我今年收到最好的生日礼物了。”完成抽签分房后,田婆婆满意地离去。

无独有偶。家住石鞋村的毛国政也对新房十分满意。毛国政此次抽到了1套1楼的房子。他告诉记者,无论从房屋的户型到小区的环境,亦或是便捷的交通,他都十分满意。“以前住农房,现在住洋房,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毛国政笑着说。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一张张笑脸背后,是木耳镇坚持群众需求导向,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走进基层、为群众谋幸福的真实写照。为着力破解城乡结合部“灯下黑”难题,提升农村群众居住品质,木耳镇以改革促变,加速推进新乡村田园综合体和居民新村建设,通过“两集中”(土地向村集体集中、农房向聚居区集中)“三融合”(三生融合、三产融合、三社融合)路径,让荒田变良田、无业变产业、农房变洋房。据了解,向阳居总投资1.6亿元,占地70余亩,共450套,其中92.52㎡户型10套、132.49㎡户型140套、110.71㎡户型步梯房30套及电梯房270套。

项目建设过程中,木耳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村民自治,建设模式由“政府做群众看”变“政府搭台群众自建”,增强项目透明度及群众信任感。为此,该镇创新成立自建委员会,由群众民主推荐,优选懂技术、愿参与、能带动的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等为项目联建全程无偿服务,项目全程均由自建委员会组织、监督、管理。自建委员会通过微信群等方式搭起了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该镇把分散宅基地变集约用地,增加土地利用率及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农房向聚居点集中,统一打造配套设施及环境,既减轻了财政负担还可以集约用地。同时,该镇推动闲置资产变有效资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聚居点建设,解决了城乡结合部乡村空壳化难题,让农房变洋房,离乡变返乡。入住向阳居的群众不仅节约了购房成本,同时又能兼顾农村产业,避免农村空心、产业空洞、资产空置。“我住在这里,同时又在这里打工,实现了居住工作两不误。”谈到即将入驻的新房,该镇白房村村民田祥梅高兴地说。


编辑:渝北聂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