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慧心编织艺术人生——记渝北区灯草草编传统技艺传承人明梅

明梅的草编作品

一双巧手让灯草变成了艺术品

灯草草编传统技艺传承人明梅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任天驹 摄

□本报记者 周新宇

草编,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工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就地取材,将草编制成各种生活用品,如草帽、草鞋、草席等。如今,草编技艺在传承发展中实现创新,由生活用品逐渐转变为艺术品,以素色纯净的植物演绎技艺人指间的艺术。

灯草编制技艺也是草编的一种。一把灯草,几根竹丝、麻绳,经过能人巧匠的双手,上挑下掐,编织缠绕,既可化为九天遨游的巨龙,又可成为拎在手上的时尚休闲潮物。

日前,我区公布了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渝北灯草草编传统技艺榜上有名,快来听听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人明梅和草编的故事吧。

巧手慧心传承老手艺

灯草又名灯芯草,生长于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40至90厘米,它的茎秆结实、直立,颜色为浅绿色,因其茎内白色髓心可供点灯和烛心用,故也被称为“灯芯草”。

晒干的灯草韧性很强,还带有浓郁自然的馨香,编好的草扇在午后的风中摇曳着夏天的味道。这是明梅最熟悉的味道,是小时候家乡的味道。

明梅的家乡是四川一个普通的小山村,那里灯草随处可见,草编是当地村民普遍掌握的一门手艺,“拉着家常哼着歌,家家户户编草帽”是当时这项副业火出圈的真实写照。草帽和草扇是当地最常见且最实用的生活用品,零成本还好卖。从小耳濡目染,明梅从母亲身上学到这门技能,见缝插针利用空暇时光编织草制品,帮衬母亲赚钱补贴家用,她编织的草帽和草扇深受好评。

大学毕业后,明梅换了几份工作,想在努力工作和照顾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机缘巧合,草编再次走进明梅的生活,因为具备良好的编织基础,再加上特别勤奋好学。很快,明梅的灯草编织技艺登上新台阶,她的作品不仅保持了最初的生命力,还不断焕发新生。因为,明梅解锁了很多时髦的编织手法,将生活场景、时尚元素巧妙地融入作品,让传统手艺绽放时尚之花。

“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械作业代替人工劳作,昔日村民在太阳下翻晒灯草,围坐在一起编草编,戴起草帽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场景,已经不再。”明梅表示,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的生活场景已成过往,但这项“心灵手巧”老手艺值得保留下来并传承下去,让它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更好地“见人见物见生活”,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精湛技艺成就艺术之美

阳光充盈的小屋,简约洁白的长桌,几根淡绿的灯草……只见明梅的巧手不断上下翻飞,不起眼的灯草变成芭比娃娃身上的长裙、头上的斗笠,这些艺术品瞬间焕发出自然、灵动、时尚之美。

明梅表示,社会快速发展,草编由之前的生活必需品演变为现在的艺术品,创新是延续这项传统技艺生命力的唯一途径。从人字纹编织法到挑压法,编辫法到缠绕镂空法等,明梅在技法上大胆尝试,将平面设计与立体呈现完美融合,确保作品突出一个“新”字。

草帽耳环、南瓜灯、九宫格火锅、笔筒、花篮……明梅的作品独一无二。她尤其喜欢阳光洒进房间时开始创作,因为阳光下的灯草散发的馨香更加浓郁,满是童年的味道,创作的思绪更加清晰明快。

草编织品没有参考图、没有模型,明梅的许多作品都源于对生活的思索,通过仔细观察和长期琢磨,一点一点试验出来。因为用心用情,所拟之物,件件精致。2022年重庆喜迎降雪,当大家都沉浸在冬雪浪漫时,水晶般晶莹剔透的雪花也跌进明梅的心。明梅站在窗边,慢慢听雪落下的声音,慢慢用草编记录雪花的漫天飞舞。很快,窗外雪花纷纷,屋内雪花“片片”,草编恰恰好留住了那份冬日赏雪的美好。

“创作灵感源于对生活的热爱,灵感往往就在刹那间。”明梅表示,学手艺要做到眼、脑、手三结合,美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把美学融入创作,更要时刻磨练技艺,技艺精湛才能成就艺术之美。

匠心传承绘就文化光彩

除了潜心创作草编作品,外出讲好草编故事也是明梅乐此不疲的事。她说,草编是自己割舍不掉的手艺,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传承和创新,引导和带动更多人学习草编,把手艺传递下去。

在渝北组织的非遗展览活动中,明梅从未缺席,她总是一边编织草编作品,一边讲述草编的“前世今生”。每一次讲述都是一次情景再现,生动形象的阐述让参观者禁不住也拿起灯草,编织自己的“心中所想”“心中所爱”。“能与大家面对面分享这项技艺的美好就很好,只要能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草编,自己的坚守就更有意义,很值得。”明梅说道。

此外,明梅还走进各类草编培训课堂,向学生、居民、白领等授课,她希望通过兴趣课程,激发大家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每次上课前明梅都要“备课”,精心设计课堂作品,突出易学、美观实用等特点,让大家更轻松愉悦地走进非遗、学习非遗、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

“现在,对我而言,草编技艺不仅仅是一份热爱,更是一种责任。”明梅表示,自己还要深入学习了解草编文化,续写草编情缘,展现传统文化风采,把草编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