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构建“医+养+科技”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

“智慧+”助力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工作人员向老人介绍智能设备的使用方法

老人通过智慧养老App,联系社区提供养老上门服务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任天驹 摄

□本报记者 周新宇

“智慧宝”进家庭,养老服务实现数字化;“适老化改造”的推广,让农村高龄老人生活更有“温度”;“嵌入式”医养结合,推动智慧养老深入实施……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探索智慧康养,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充分整合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满足老年群体实际需求,逐步构建起“医+养+科技”三位一体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一张床,一张卡”

提升居家养老幸福感

在双龙湖街道,在物联网的加持下,“一张床,一张卡”极大地提升了辖区居民居家养老的幸福感。

所谓“一张床,一张卡”,就是通过“一宝一网一床一卡一中心”“五个一”对智慧养老开展提升行动,以智慧养老带来社区新变革,开创“数字化”幸福时代。

原来,该街道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为老人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的社区生活、居家养老、健康监测等服务,让老年人共享互联网科技发展成果,满足老人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具体而言,通过重庆广电数字传媒终端产品,推进“智慧宝”进家庭,提供辖区助餐助医助洁助乐等服务;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研发街区数字化管理平台,涵盖老人住、行、安全、家政等监测和服务,预计今年将覆盖到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3个项目涉及4个社区;开展适老化改造和智能监测床垫、网关等智能化产品居家服务;推广智慧老年助餐卡,做大做优老年餐中央厨房,发挥老年送餐车作用,与辖区商户联动,丰富智慧助餐卡功能。与此同时,该街道还积极建立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在协调解决服务场地后,将打造康复理疗、智能化产品展示、智能穿戴等全方位老年服务中心。

适老化改造

让智慧养老更有温度

在古路镇乌牛村,24户高龄老人家庭安装了智慧养老设备,老人如有紧急情况发生,后台系统便会向各级紧急联系人发送消息,让老人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

乌牛村是重庆市首个“适老化改造”乡村。该村立足老年人现状和实际需求,开展适老化改造项目,为部分高龄老人安装了床边移动扶手、过道扶手,配置了移动坐便器等设施。同时,安装了烟雾报警器、紧急呼叫按钮、人体红外探测报警、感应夜灯等智能化设备。这一系列适老化改造,配合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可通过网络将实时采集的数据回传到信息化后台系统,后台监测各类异常情况。遇到“感知警报”或“紧急呼叫”时,后台工作人员会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通知亲属、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并联动110、120联合紧急救援。

“乌牛村智慧养老引入SaaS云端部署模式,无需网络,快捷且建设成本较低,再整合村内已有的各类优质资源,已形成具有乌牛村特色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乌牛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村智慧养老切实增强了乡村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具特色又有可复制性,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及养老需求提供了新的思路,探索出一条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可推广道路。

据了解,古路镇结合慈孝文化的内涵,在乌牛村设立了1个互助养老点和7个互助养老分点,搭建了同院落邻里互助机制,制作了邻里卡粘贴到每家每户,方便发生紧急情况时联系老人子女、村干部、养老社工等。针对特困人员,乌牛村安排了1户低龄健康老人与其“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每天敲敲门,每天见见面。为了调动老人参与互助养老的积极性,乌牛村还建立了互助养老积分制度,参与养老活动、一对一帮扶、助餐、代买、助洁等均可获得相应积分。

嵌入式医养结合

让养老更有“医”靠

在仙桃街道,“专业机构—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嵌入式医养结合模式受到居民交口称赞。

据悉,该街道整合辖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专业公司等资源,为辖区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灵活性的智慧医养服务,同时采取“政府补一点、家庭付一点”的模式,对特困、孤老、高龄空巢、失能等重点人群进行优惠补贴。

该街道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其中,居家养老家庭主要通过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尤其是中医医生、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到居民家庭中开展慢病康复指导、巡诊、急救、诊疗服务、设置家庭病床等延伸服务,专业养老服务公司按照居家养老服务的要求开展上门送餐、保洁、理发、助浴、康复等7大类日常生活照护,两大体系可全面满足老人的医养服务需求。

“养老要暖心,才能走得更长久。”面对老龄化问题,我区大力推动数字化建设,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落实“智慧养老”理念,不断释放“科技+”效应,让智慧养老助力更多的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老年人的生活一如既往地精彩幸福。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