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出“组合拳”援企稳岗稳就业

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

求职者在人才市场咨询就业岗位 本报资料图

近期,市人社局印发《全市人力社保领域应对新冠疫情影响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援企稳岗稳就业、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做好人事人才服务、优化人社经办服务4个方面出台19条措施,促进民生保障。

《措施》中包含哪些干货?具体有哪些措施助力企业做好稳岗稳就业?市民创业就业将获得哪些支持?线上培训线下招聘又将如何进行?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解读。

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直补快办”

《措施》提出,要全力做好援企稳岗稳就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具体来说,将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直补快办”,鼓励通过大数据比对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拨付到企业账户。

持续落实好失业保险阶段性稳岗政策,大力推行“免申即享”经办模式,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用人单位便捷享受政策红利。

建立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建立就业服务专员“一对一”工作机制,协调企业解决复工复产期间员工招聘、用工调剂、技能培训、劳动关系等问题。

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

《措施》提出,要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

具体来看,将广泛收集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开发一批疫情防控公益性岗位,安置离校两年内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按规定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

以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采取职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招聘对接和就业见习等措施,促进离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健全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信息摸排机制,多渠道了解社区群众就失业情况、服务需求情况、政策享受情况,第一时间提供岗位推荐、职业指导、政策推介等服务措施,促进尽快重新就业,增加收入。

开展返乡农民工统计监测工作,建立返乡农民工数据日更新、周调度机制,实时动态掌握返乡农民工就业状态、返乡原因、技能水平、培训意愿等公共服务需求,依托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劳务经纪人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岗位对接等针对性服务。

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

在加大线上技能培训力度方面,《措施》提到,将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推广应用“智能就业培训平台”,积极对接国家及我市的第三方线上培训平台,集成发布一批免费线上课程,扩大优质培训资源供给。

开发一批优质线上培训课程,从疫情防护、心理调适、生活技能以及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方面,帮助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广大市民朋友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依托“企业用工需求”APP收集企业需求,实时推送区县,通过人社服务专员、劳务经纪人等一对一联系并开展培训,促进培训用工供需匹配。全面推行职业培训补贴“免申即享”,畅通培训信息发布渠道,及时主动回应劳动者培训需求,实行全线上经办、不见面服务,培训完成取得相关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万个免费创业工位供申请使用

在加大重点群体创业扶持力度方面,《措施》明确,市人社局将降低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准入门槛,对稳定就业岗位达到95%的小微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和不超过1%的贴息支持,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线上“一站式”服务,财政由按年贴息改为按季度贴息,切实减轻创业者资金负担。

积极引导促进市、区两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以减免或缓交房租等方式,帮助在孵创业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同时提供1万个免费创业工位供创业者申请使用;根据减免和支持力度,在基地(园区)绩效评估时给予倾斜支持。实施创业导师线上“轮流坐诊”服务,开设线上专区加大对创业项目的推广。

满足条件区县每周每月将举办招聘活动

此外,《措施》提到,将有序恢复实施招聘活动。

具体来看,将动态调整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安排,保持招聘活动和岗位投放频次和热度。允许举办现场招聘活动的区县,每周要至少举办1次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支持在街道、社区、园区开展分散式、行业性、小型化招聘。

有序恢复人力资源市场活动,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提供员工招聘、在职转岗、余缺调剂等服务。

大力推行“不见面”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措施》提到,要优化人社经办服务,其中,大力推行“不见面”服务。

具体来看,将推行各项人社业务“网上办”“掌上办”等“不见面”服务,减少非必须的现场办理,科学安排业务办理流程,避免人员集聚。

积极推进落实人力社保领域“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实现“企业职工退休”、“员工录用”、“灵活就业”等3项人力社保相关领域“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上线。

(本报记者 周新宇 整理报道)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