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样板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渝北:创新引领,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大盛镇青龙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名单。全国共100个单位入选,渝北区名列其中。

作为我市典型的集大城市、大农村为一体,拥有1200多平方公里乡村面积的渝北为何脱颖而出?

据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渝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牢牢把握稳住农业基本盘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守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以创新这把“金钥匙”,着力破解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科技创新走好兴农路

数智融合,推进农业高质量

通过地块级三维数字地图,实现果园环境立体化、“全天候”监测和生长环境的24小时全面感知;通过对遥感特征光谱分析全过程AI诊断,实现全过程智能管护;依靠智能传感、模式识别、导航定位、路径规划、自动避障等技术支撑,高效协同智能农机,实现果园自主作业……近日,在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2350亩标准化山地果园里,一系列优化升级后的“黑科技”成为“千里眼”“听诊器”和“指挥棒”,正在为立春后晚熟柑橘丰收、实现产量跃升目标再添助力。

“全力探索丘陵山地特色智慧农业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通过土地宜机化改造、农机智慧化应用,这里已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地数字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据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新转变在渝北不再停于纸面,更不是个例。

科技创新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科技、新技术已然成为渝北农业新的代名词。去年以来,渝北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农业转型升级水平的重要抓手,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和科技转化机制创新,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提能增效,渝北区整村整镇推进丘陵山区互联互通整治,配套机械耕作道、智能灌溉、农田配电等基础设施,广泛推广智能化水肥药一体化灌溉、病虫害生物防控、设施农业物联网、植保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设备,不仅实现地块“小变大”“陡变平”“零化整”,农业生产方式也由“肩挑背磨”变为“指尖操作”。

实现创新成果转化,渝北区启动了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以平台搭建为驱动,提速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孵化中心等科创平台。同时以创新资源为要素,聚焦种子孵化、种苗培育、示范种植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力、支撑力、带动力,持续为乡村产业发展赋能。

从提能增效到成果转换,一项项科技创新的举措如有一粒粒载有创新梦想的种子,让渝北农业“含金量”越聚越足。

治理创新谱写和美曲

“四治”并举,实现治理现代化

“过去啥事都要干,啥都没干好。现在好了,职责明确,不但让村委会回归主责主业,还腾出了手脚,更能为村里办大事。”这是渝北区统景镇远景村党支部书记游小峰发出的感叹。去年,该村在理清村级事务的基础上,对全村农田开展宜机化整治,新发展2000多亩高品质柑橘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新变化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远景村变化得益于渝北“四张清单”制度的深入推进。渝北区在推进乡村治理中,善用自治清单、协助清单、负面清单、证明清单“四张清单”制度,理清村级组织工作范畴,明确基层工作权责,实现了“松绑减压”提效能、高效服务为民谋发展、多元共治促和谐的目标。截至目前,累计减少部门和镇街延伸事项340项,为村级组织总体减负50%以上。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进治理创新是乡村振兴的要素保障。上述“四张清单”则只是渝北推进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该区牢牢把握建设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机遇,先行先试、深入研究,加快构建“135”治理格局,探索总结出了一大批基层治理创新模式,走出一条乡村善治新路。

在乡村自治方面,该区大力推广应用“积分制”“院落制”等治理方式,探索出“情理堂”“畅晚庭”“和心亭”“亲亲家园”等治理载体,打造了“民情茶室”“四张清单”在全国全市推广先进经验的乡村治理品牌;在增强法治保障方面,创设了中心律师天天见、镇街律师周三见、村居律师月月见“温馨三见”公共法律服务品牌,培育了“桂姐调解室”“和为贵调解”“律师驻所调解”“天平调解”等一批具有渝北特色的调解工作品牌;在强化德治引导方面,打造了“理论麻辣烫”“文明农家乐”“巴新巴常”等文明实践工作品牌,“理论麻辣烫”宣讲经验被中宣部面向全国推广……

从自治法治,到德治智治,“四治”并举凝聚起乡村发展强大合力,正让渝北更多的村民享受到乡村治理能效提升带来的福利。

改革创新共赴富裕约

内外兼修,激活发展新动力

时值寒冬,走进渝北区统景镇江口村,远远望去,山坡上“推进三社融合,深化三变改革”的标语让人感受到蓬勃的春意。该村与附近的远景村、长堰村是渝北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在深化“三变”中,这里改革正酣。为促进产业发展形成集群优势,目前江口村、远景村、长堰村联合成立了东河畔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通过盘活5000多亩荒地,新栽优质特色柑橘,发展肉兔养殖、生态养鱼等产业。

“三个村的农户以5397亩承包地经营权、359.85万元资金入股合作社,占股80%;村集体以资源、资产、资金等入股合作社,占股20%。”据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变”改革的快速推进大大激活了村子的发展活力,不但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农民收入也将得到稳定提高。

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上述案例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立足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提质扩面“三变”改革、纵深推进“三社”融合改革的改革实践,不仅激活了渝北乡村振兴的资源活力,也大大激活了乡村发展活力。

而放大到全区,这种变化更显成效。据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渝北已实现全面提质扩面:截至目前,已累计组建178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2万余人成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股东,探索形成了“九步工作法”“设置特殊股东”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得到农业农村部的充分肯定;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在全市率先消除“空壳村”基础上,2022年全区实现经营性收入2.48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140万元,经营净收益5111万元,均村净收益28.7万元。

除此之外,以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渝北区还不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速实现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走出一条具有渝北特色的西南地区县域乡村振兴之路。

从自我革新到协同创新,一项项改革实践真抓实干走在前列,正让渝北发展之路越走越实,城乡一体越来越均衡。

(据《重庆日报》)

链接>>>

发展看规划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需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为此,渝北描绘出清晰路径。据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渝北区城乡发展空间、产业功能区规划以及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按照“串珠成链”“集中连片”“产村融合”“产景融合”的思路,到2025年,渝北将重点打造“一区支撑+四线示范+一园先行”(一区四线一园)的乡村振兴空间格局。

其中,一区即围绕打造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成西部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创新高地、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合作交流基地;四线即古洛环线、南北大道沿线、印放线、玉龙线。古洛环线打造以果蔬采摘、农事体验、养生避暑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南北大道沿线打造以农业观光、民俗体验为主题的南北大道农耕文化科普示范带;印放线打造春可观花、夏可避暑、秋可采果、冬可赏雪的农业示范带;玉龙线打造以山水风光、高山氧吧、生态旅游为主题的都市旅游示范带;一园即川渝毗邻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以高竹新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围绕茨竹、大湾、兴隆、木耳、高滩、坛同等镇,全域打造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康养休闲、三产融合的特色农业示范园。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