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接续奋斗 新征程勇毅前行

渝北代表团继续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

张鸿星廖红军等出席 黄宗林主持

本报讯(记者 杨荟琳)1月14日,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渝北代表团在驻地召开全体会议,继续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审查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张鸿星、廖红军、黄宗林、屠锐、戴科、王愚、李谨、于贵生、胡建川、任晓曼、张志辽等渝北代表团的市人大代表参加会议。黄宗林主持。

会场上,代表们争先发言,气氛活跃。在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时,大家认为,市政府工作报告顺应时代特征,紧扣市情实际,既客观全面总结了过去取得的显著成绩,又科学安排部署了今后特别是今年全市重点工作,是一个维护核心、提振信心、凝聚人心的好报告,彰显了笃定发展的战略定力和跳起摸高的勇气。在审查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时,代表们认为,两份报告总结回顾去年工作客观平实、数据详实,安排部署今年工作目标清晰、合理务实。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使命担当、认真履职尽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贡献力量。

关键词:发展

聚焦短板献良策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五年工作擘画了蓝图,提出了2023年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开好局起好步。

目标已定,如何落实?在审议中,渝北代表团的市人大代表围绕“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黄宗林说,市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要言不繁,检视问题直击痛点,部署工作精准全面。渝北区将抓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迅速动员和组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发展信心,克服一切困难,立即行动起来,打造更多具有渝北辨识度的有形载体和有效抓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

市人大代表,重庆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科建议,加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空港国际物流枢纽建设。要将机场建设发展拿到交通强国的宏大场景中去谋划,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进一步完善航线网络体系,加快国际航线恢复和开发。

市人大代表,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愚建议,要加大中心城区北部片区优势产业的协同发展,在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招商引资、延链强链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合作共赢。要加快“五横线”“一横线复线”等道路建设,完善城市干道,畅通区域交通,强化各板块的联系,助推中心城区北部片区融合发展。

市人大代表,渝北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于贵生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当前存在信息不对等问题,于贵生建议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互认,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代表,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渝北区工委副主委,西南政法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侯东德建议,推动中小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建设,加快推动各类扶持政策兑付,建立财政奖补资金快速拨付机制,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法律专业服务,提升中小民营企业的法律意识。

在审议中,聚焦“发展”这一高频词,市人大代表李华东建议要更加关注供电稳定性,确保产业发展、民生等方面用电需求;市人大代表黄义奎建议要强化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市人大代表徐利敏建议要从抓营商环境入手,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市人大代表许图建议要发挥全市比较优势,促进综合保税区发展;市人大代表雷伟建议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技术搭建数字化信息平台,创造新市场需求。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为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人才

集聚人才增潜力 为书写新篇章护航

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如何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面对这一问题,渝北代表团的市人大代表们各抒己见。

市人大代表,两江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谨建议,要强化高素质人才培育引进,加大人才政策力度和工作力度,打造人才高地。要重视以国际化为特征的功能建设,推动酒店、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市人大代表,渝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建川建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更需要人才强有力的支撑。因此,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进行全局性、系统性的谋划,进一步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市人大代表,渝北区政协副主席、民盟渝北区委会主委、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张志辽建议,要更加关注重庆高校学科建设,加快构建优势特色突出、互动支撑显著、协同发展的学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市人大代表,渝北区纪委常务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沈迎春建议,要在人才培养、培训方面进行系统谋划,大学学科在设置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各类实用性人才,企业也要针对自身特点和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组合拳”打造人才高地。

市人大代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周迎春建议,要更好统筹协调“促进教育公平”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力,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重视支持有突出潜质学生的早期发现与培养,建立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机制。加速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体制改革,探索完善实施方案、评价标准,为教育发展营造更好的舆论导向和办学环境,力争形成全国典范,并关注“民转公”优质学校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针对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新型媒体”发展,市人大代表、渝北区融媒体中心微信微博部主任黄川洋建议,加强政府各个部门对媒体素养的培训和教育,培养一批既懂媒体、又懂传播规律的人才,善于运用媒体,及时发声、回应关切。

同时,围绕人才建设,市人大代表张亚雯建议要注重体育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体育队伍;市人大代表邵莉建议要加强对创新研发、人才培育、创新环境支持力度,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

关键词:民生

改善民生强保障 增强群众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民生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审议中,渝北代表团的代表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抛出了一条条建议。

市人大代表、重庆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屠锐建议,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川渝协同开展相关工作。加大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研究力度并出台支持政策,大力开发推广再利用技术,妥善处置尾矿废渣的污染隐患。加大“后疫情”医疗体系建设力度,强化呼吸机等医疗资源配置。

市人大代表,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渝北区总工会主席任晓曼聚焦文化强市提出了建议。她表示,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好文化强市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要求落地落实,需要重大项目支撑。为此,她建议,希望把重庆博物馆、图书馆等项目建设纳入到今年重大项目建设范畴中,加快落地、加快推动,力争早日建成,打造重庆新地标。

市人大代表、渝北区龙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忠明建议,要坚持落实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继续推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让更多党员参与社区基层社会治理;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储备更多志愿服务组织;要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关心关爱力度,让他们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市人大代表、重庆瑞恩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炳清建议,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承接重庆主城教育医疗资源转移,提升新区公共服务能力。设立专项补贴基金,发挥基层社区作用,摸清重症患者底数,加大重症患者救治力度,加强疫苗接种、药品、医疗设备供给,完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机制。

就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市人大代表张怡建议要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助力环境改善;市人大代表彭渊建议成立江边垃圾清理志愿服务队,守护重庆绿水青山;市人大代表段辉琴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满足基层群众医疗需求;市人大代表杨柳建议要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市人大刘波平建议要更加关注交通建设、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在大家的一言一语中,可以感受到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

会议还审议了关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额的决定草案;审议关于设立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决定草案;审议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人选通过办法草案;审议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办法草案。

全国人大代表,区委常委、副区长杨帆列席会议。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