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 加快迈向“渝北智造”

我区建成4个市级智能工厂35个市级数字化车间

天友乳业智能化工厂  本报记者 杨青 摄

本报讯(记者 杨青)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渝北区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渝北区积极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扶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数字化装备普及,实现传统产业向产品创新智能化、工厂运行智能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供应链智能化转变,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基地,推动“渝北制造”迈向“渝北智造”。

在重庆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友乳业),生产线上一派忙碌景象,挤奶后20秒极速锁鲜、24小时冷链运输、全自动封闭生产、全流程无菌罐装、全环节智能监控……这家企业通过智能工厂项目,大幅提高了企业生产运行效率。

记者在已完成升级改造的天友低温乳制品创新示范智能工厂看到,各生产线运作有序,生产车间前处理各工序罐体利用自动化阀阵进行组态连接,达到输送、均质、杀菌、发酵、灌装的全程自动化联动,现场操作的工人很少。操作员只需在中控室的电脑上点击“生产”等命令,就能让原料、半成品等在工序及生产线间实现智能“流动”。“智能工厂融合大数据、物联网、5G、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实现生产计划、供应采购、生产工艺、质量追溯、设备运维、物流仓储以及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提升。”企业技术负责人介绍。

作为重庆标杆乳制品企业,天友乳业在智能化改造后,拥有涵盖工厂全价值链的生产装备智能物联、生产高清视觉质检、生产环境监测、AR设备运维、能源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生产智能调度与管理等系统,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在“数字引擎”的加持下,企业在降本、增效、提质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2022年以来,生产效率提高12%以上,生产运营成本降低16%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9%以上,不仅被评为市级智能工厂,预计还将新增营业收入25000万元。

在渝北区,和天友乳业一样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之路的企业不在少数。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微纤维玻璃棉龙头企业,2022年企业投入2500余万元,对微纤维生产新车间现有设备及信息化基础进行升级,购置智能化生产设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信息化系统,搭建5G基站及MEC内网,打造5G+生产设备物联+综合监控、5G+高清视觉质检、5G+车间环境监测、5G+生产安全监控、5G+产品出入库、5G+设备AR远程运维等应用场景,将实现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目前项目正在抓紧改造中,改造完成后预计效率和产值将提高20%以上。”该企业项目负责人杨金明告诉记者。

据悉,2022年以来,渝北区持续深入落实《渝北区智能制造发展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诊断评估,遴选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打造创新示范点,引领全区智能化改造,同时对区内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给予资金扶持,持续支持传统制造企业提升智能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22年来,渝北区共计拨付扶持资金2亿多元,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67个,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基地。截至目前,累计建成4个市级智能工厂和35个市级数字化车间,3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项目。

渝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优化区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方式,实施百家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工程,多批次培育智能化创新示范企业,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同步并行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网络化集成提升、智能化发展引领,建设应用工业互联网,加快提升制造业智能制造水平。预计到2023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达到数字化普及阶段,支柱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网络化集成阶段,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初步迈入智能化探索阶段,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智能制造发展指数)达到65,建设5个智能工厂和40个数字化车间,培育5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和“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全区企业“上云”累计超过1500户。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