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街道:打造流动工人幸福港湾 提供有温度的“家”

让人赏心悦的目“心花开放”微花园

流动工人可选择认养“心花开放”微花园任意一盆植物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摄

本报讯(记者 杨荟琳 通讯员 李秋月)“现在下班回到宿舍楼,看到这么多漂亮的花,心情就非常好!”“这盆我认养了,我一定会好好的养护它!让宿舍门口越来越美!”居住在王家街道观月路社区的流动工人高兴地说。今年,随着王家街道“心花开放”聚·月空间营造计划实施,让许多在王家街道的打工人都收获了有温度、有颜值的“家”。

记者在王家街道观月路社区观月小区10栋、26栋楼栋口空地上看到,空地上写着“‘心花开放’微花园”几个字,花园里绽放的花卉、整齐的绿植,让人赏心悦目,让在这里居住的流动工人们随时能够“转角遇见美”。据了解,该花园是王家街道“心花开放”聚·月空间营造计划中的一个项目,旨在打造满足流动工人安居乐业需求的社区生活服务空间,以该空间为载体,构建农民工群体的有机互动服务体系,促进流动工人尽快融入社区。

为给流动工人提供有温度的服务,王家街道依托王家社工站探索流动型社区治理的新路径,以提升流动工人的归属感为主要目标,通过“心花开放”绿植空间营造、“拥抱流星”行动来打造流动工人的公共生活空间和文化服务空间,营造流动工人居住的幸福家园。在线下,该街道打造了“心花开放”绿植空间,在宿舍楼栋前建立微花园,通过绿植和花卉构建流动工人与自然生命的连接,打破流动人口“悬浮”状态。在线上,实行“拥抱流星”行动,社工通过“社区青年驿站活动群”“绿植空间互动群”等线上空间分享小花园的动态,绿植养护评比,邀请流动工人分享养花的技巧、开展解忧信箱活动等等,为流动工人搭建交流平台,增进人际连接。

除了这个美丽的小花园,观月路社区的“飞鹰志愿队”也是社区的一张自治名片——它是由流动工人自发组织成立的自治队伍。队伍的建立,起源于观月路社区的微花园建造,在经过一系列的设计与共建活动后,将原先的“闲置空间”变身“自治花园”。在后期管理维护上,“飞鹰志愿队”老成员带着新成员进行养护与管理,形成“花园护卫队”,参与到微花园的运营管理中;同时,“飞鹰志愿队”的队员也积极加入防疫队伍,协助社区、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面对该社区流动工人加班多、劳动强度较大、平时休息时间较少的实际情况,街道组织专业社工开展“释放压力,解放心灵”青年企业职工压力舒缓小组、心愿墙自我表达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流动工人舒缓身心,达到压力释放的目的。针对有婚恋需求的工人,街道还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联谊活动、七夕交友活动等,为他们搭建交友平台,宣传新时代婚恋观。同时举办多场技能学习交流活动,丰富流动工人业余生活,舒缓身心,提升流动工人抗逆力。

据统计,今年以来,王家街道社工站在观月路社区打造出了3个微花园,举办活动约20场,服务超1000人次,系列活动受到广大流动工人的一致好评。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