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守望相助 团结一心战“疫”

渝北这辆“寻阳舰”画出防疫“同心圆”

本报记者 柯雨 杨荟琳 王彦雪

工作人员给“寻阳舰”消毒

本报记者 柯雨 供图

“这简直是中国版‘悍马’,防疫利器!”“牛啊,渝北人民的智慧!”……这几天,两路街道石油社区里一辆风尘仆仆的红色三轮车,成为街坊邻居微信群里闲聊的新话题。

这辆带棚红色三轮车其貌不扬,微微掉漆的车身上,牢牢地绑了三张铁质接待椅,摇身一变,成为了“大白”上门入户采集核酸的代步、休息神器,被工作人员戏称为“石油号寻阳舰”。

蹬车的是石油社区居民、志愿者杨世福,“寻阳舰”的第一批“乘客”是渝北区中医院护士唐利、重庆北郊医院志愿者冉琳和石油社区党委副书记范耀珑、信息采集员李全菊。每天早上7点多,“突突突”的声音一响起,小区居民就知道“做核酸的小唐又来了”。

社区干部灵机一动

小三轮解决大问题

说起这辆“寻阳舰”的由来,社区党委书记林红有些不好意思:“是我想的‘土办法’,最初是担心大家走不动、累坏了,工作效率也上不去。”石油社区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里不仅有42栋楼梯房,还有一所学校,小区纵向距离长、地形高低起伏,楼高、坡陡、居住分散,为连日来吃紧的防疫工作带来不小挑战。

11月10日,驰援石油社区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干部提速开展密接人员信息采集、核酸采样工作。“但社区实在太大了,从一户居民家中赶到另一户,常常要花十多分钟,到了楼下还要爬楼梯,实在是心痛我们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爬坡上坎奔走累坏了大伙儿,浪费了时间,也愁坏了林红。

疫情当前,各条战线上医护人员都紧缺,在无法增加人手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提高核酸采样效率呢?林红灵机一动,立刻想到了三轮车。“三轮车四面透风,既能快速到达居民楼下,也大大降低了防护风险,还能运送防疫物资呢!”林红一拍脑门,“行得通,说干就干!”

小区居民紧急上岗

化身“寻阳舰”的“掌舵人”

当晚,林红和同事们就开始紧急物色三轮车和驾驶员。“石油社区居民志愿者疫情防控突击队”微信群里,募集志愿者的消息一发出,就得到居民积极响应。这段时间一直在社区帮忙的志愿者陈杰和余成炜都有摩托车,也主动报了名。但两人平时还要参与居民日常生活物资运送,出于防疫安全考虑,显然并不是最佳人选。

“每天要去涉阳楼栋,这是一个有风险的岗位,要保证安全驾驶,而且三轮车还要带棚可载人的,确实难度很大。”就在林红和同事们焦虑万分的时候,热心的居民志愿者杨世福走进了林红的视线。

杨世福有一辆使用多年的带棚三轮车,得知社区正在寻找接送“大白”的驾驶员后,他二话没说爽快地应下了。“只要有需要,我24小时待机。”杨世福的当场表态,消除了林红的顾虑,给了她更多的感动和信心。

当天晚上,他们便着手对杨世福的三轮车进行了初步改造。考虑到能够方便“大白”休息,在杨师傅的建议下,林红又把主意打到了办公室的接待椅上,“大小适中,长短刚好,再合适不过了!”几人三下五除二便将3把接待椅扛上了三轮车。

“车停着的时候,这些座椅可以供‘大白’休息,跑起来的时候,还可以送物资,一举两得。”经过几个人的加工,这辆移动式“防疫利器”当晚就上了岗。“要不是有了这辆‘寻阳舰’,前两天我们就是跑断腿也忙不过来。”身形瘦弱的护士唐利对小三轮赞不绝口。

由于每次只能载一人,杨世福送完一个,又得赶紧回去接下一个,忙得不亦乐乎。

街坊邻居守望相助

小三轮满载邻里情

无论是明月高照,还是晨曦微露,红色小三轮拉着“大白”和防疫物资风风火火、穿梭在楼院之间的身影,都被居民们看在眼里。白天,他们忙碌的瞬间偶尔也会被街坊邻居用手机拍下,发到微信群、朋友圈,每每都会引来点赞一片。

陆续有热心居民自发购买了水果,搬上小三轮,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送给各处值守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小三轮再次摇身一变,串起了石油社区居民们心手相连的邻里情,画出了守望相助的“同心圆”。

唐利结束了在石油社区的任务返岗继续坚守,很快又有新的同事前来接力,社区工作人员王维、许付云等也轮换上岗……乘客换了一批又一批,小三轮依然满载希望和信心继续出发。

“杨师傅,快点,我们抓紧去下一户!”“要得,坐稳,走起!”一脚油门,车轮生风,小三轮全速奔向小区另一端……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