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法治建设 共享法治成果

——渝北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杨青

木耳镇广场上,老师在向孩子们讲解法律知识 

通讯员 戴小霞 摄

法治渝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三管齐下”,让渝北大地处处散发着强劲活力,结出累累硕果。2021年11月,渝北区成功创建第一批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2022年10月,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近年来,渝北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以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区为目标,依法治区步履铿锵,民主法治不断增强,执法方式日趋规范,司法彰显权威公正,法治精神渐入人心,学法用法守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激发内生动力

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出台《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工作规则》等7个制度;构建起“1+X”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体系群,框定5大类16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群;发布区级、镇街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5655项;上万名党员干部参加法治理论考试……

为政者应先奉法。近年来,我区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紧抓“关键少数”成效显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带头参加法治理论考试、法院旁听庭审活动。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专项述法,将法治建设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述职测评,被列为全市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法的4个试点区县之一。

依法决策“防火墙”更加牢固。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渝北区出台《渝北区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实施意见》及实施后评估办法、群众建议处理办法、专家论证实施细则、争议协调处理办法等制度规范,清理全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资格单位69个;创建行政规范性文件起草单位审核机构、法律顾问及司法局合法性审核的“三重把关”审核机制,合法性审核率达100%。

依法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创立“三审四议”制度,坚持议题单位法律顾问、区政府法律顾问、区司法局各有侧重统筹把握的三重合法性审核,重大行政决策须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区政协主席会议、区委常委会会议四重集体审议,今年以来审议行政决策124件,无一件被纠错;建立法律顾问“五统一”管理制度,坚持统一选聘、统一管理、统一职责、统一报酬、统一考核,在全国率先实现法律顾问“横纵深”三向全覆盖。

文明执法更加公正规范。建立33个综合执法队伍,实现重点执法部门综合执法全覆盖,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均建立执法文书模板、行政执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10余类制度规范,探索建立法律顾问参与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机制,实现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率100%;全区市场监管领域18个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一单两库”,实现监管人员、任务、结果全部归口管理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全覆盖;组建区“多勤联动”综合整治执法工作队,30余个区级部门、镇街等共同参与,形成“相互补位、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今年4月,重庆连年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通过挂牌取得了土地,在完成土地交付手续当天,就同时取得了《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成为渝北推出“签约即供地”“交地即交证”服务以来的首个受益企业。

以往建设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建设的整个审批过程涉及部门多、花费时间长,导致项目开工难、落地慢。为进一步提升工程审批项目审批效率,渝北区践行一对一“店小二”服务理念,变“坐等审批”为“主动服务”,企业取得用地、满足开工条件后作出相关承诺,即可办理“拿证即开工”手续,大大提高了项目开工效率,跑出了渝北项目建设“加速度”。

这是我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取得的显著成效,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果之一。近年来,渝北区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打造更简审批,做好便民利企“减法”。进一步优化、简化办事程序,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让企业人员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目前,渝北区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缩比达81.8%、平均跑动次数0.19次、即办件比例51.81%,实现“零跑动”事项1158项、“最多跑一次”事项253项。

提供更优服务,做好企业法治护航“加法”。我区在全国率先设立“重庆临空政策法律服务国际中心”,为本地企业“走出去”提供全程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法律服务;成立全国首家覆盖自贸区全域的专门化法院——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为加强“一带一路”陆上贸易规则研究、建设陆海新通道和提高重庆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司法服务;建成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组建民营企业法律顾问服务团,开展法治体检。

构建工作机制,做好产业集聚“乘法”。在全市率先出台《涉企业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办法》等5项工作机制,配合完成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执行合同”“办理破产”评估相关工作;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构建渝北综合信用平台,被评为全市首批“信用承诺”试点区县;成立中国重庆两江国际仲裁中心,切实保护中外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法治护航下,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信心不断增强,企业的经营发展更有底气。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6万余户,总量达到16.6万余户、同比增长18.4%。

夯实法治根基

擦亮基层社会治理“金名片”

建设法治渝北,普法是重要的一步。法治,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文化,需要大家发自内心尊崇、弘扬。

朝日升起,生机勃勃。今年5月30日早上,渝北区人民法院法治进校园暨“法护未来”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博雅小学举行,为孩子们送上六一“法治大礼包”。近年来,渝北法院建设少年刑事法庭、家事审判“一庭两室”等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的专门场所,探索成立“法护未来工作室”,努力构建以审判为核心的未成年人全方位司法保护体系,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

这是我区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普法工作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完善普法宣传机制,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制作普法动漫、民法典电广播剧,建设法治公园、法治长廊、主题教育基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渝北通过举办一系列普法活动,分层分类分众开展“法律七进”活动,以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让人们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

今年8月,渝北区渝航路一巷一小区因修建电梯占用了市政用地,周边紧邻小区居民有意见。接到反映后,两路派出所所长曾淑俊依托劳模工作室,对居民反映的诉求进行深入走访调查了解,并组织两个小区业主代表4次进行磋商,最终促成该纠纷合法合理解决。

“就如同‘及时雨’,浇灭了我们双方心中的‘怒火’。”修建电梯小区的业主代表杨先生说,8月持续不断的高温让他们面对问题“焦头烂额”,很庆幸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这是“枫桥经验”模式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作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渝北区公安分局两路派出所活用“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落到了实处。

群众所需即为改革所向。渝北区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谋划推进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探索出一系列“渝北经验”:依托“诉调·速裁中心”,构建起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今年以来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10117件,调解成功率达99.48%;夯实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平台,打造“律师三见”“365律警在线”等知名品牌;在全国首创人民调解“1+5”工作制度,司法部以专题简报的形式向全国宣传推广;在全市率先打造“平安驿站”,将维护辖区平安稳定的前沿阵地建立在群众身边;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着力推进乡村善治,“四张清单”“民情茶室”“情理堂”等创新做法在全市、全国推广……

春风化雨、法润人心。法治渝北建设的持续推进,带给人们更加高品质的生活,一个更加美好的渝北正向我们走来。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