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群众的“和事佬”

——记区公安分局黄泥塝派出所社区民警郝少娜

本报记者 王彦雪

郝少娜走访辖区商铺

本报记者 王彦雪 摄 

在龙塔街道,碰上区公安分局黄泥塝派出所社区民警郝少娜下社区,总会听到不少居民热情的招呼声:“郝警官,你的工作我百分之两百地支持!”“郝警官,感谢你上一次的帮助哟!”“郝警官,欢迎常来家里坐坐。”……随和爱笑的郝少娜总会一一微笑回应。

扎根基层11年间,她已经成为了社区居民最信赖的人之一,她对社区工作方法的思考与探索,更彰显了一位普通民警11年如一日对群众的真心与责任。

以“诚”相待,搭建群众“信任网”

要做好社区工作,最重要是什么?郝少娜认为“真诚永远是第一要义”。对接到的每一个案件以诚相待,为群众排忧解难,永远是赢得群众真心信任的不二法宝。

居民刘某对郝少娜这一“法宝”有着深刻的感触。很长一段时间内,刘某对小区广场舞扰民一事很有意见,报警、投诉、信访……一而再、再而三,大有和广场舞阿姨“较真到底”的气势。

后来,这件事被交办到郝少娜手上。通过多方了解,郝少娜发现刘某所在小区,跳广场舞的阿姨不仅按照相关规定控制了跳舞时段,还自觉控制着音量,周边几幢楼住户都没人反映噪音扰民,居住得更远的刘某却觉得音量明显超标,要求派出所对跳广场舞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为沟通化解矛盾,郝少娜主动添加了刘某的微信。刘某通过微信给郝少娜发来好些关于噪音污染的法律法规文件,希望让民警按照相关法律和国家标准来处罚跳广场舞的阿姨们。本着实事求是、对双方负责的原则,郝少娜认真阅读了刘某发来的材料,对标规定与刘某探讨噪音治理范畴,然后叫来第三方检测机构带上分贝测试仪,先后几次到小区广场舞现场和刘某家中进行了噪音测试,结果显示均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噪音污染防治法》可以处罚的标准。

这下,刘某终于心服口服,再也没有投诉过广场舞噪音扰民事宜。

“社区工作,既要有原则,也要讲道理。但前提是彼此真诚相待、相互理解信任。”郝少娜说,如果能用“勤走动+热心肠+诚回应”来换取邻里和谐,她愿意一直走下去,做个“和事佬”,搭建起群众的“信任网”。

以“法”为基,总结治理“好心法”

从警以来,郝少娜一直扎根在社区,经过不断“看、听、学、思”,在处理社会纠纷、创新基层治理方面,有了自己的一套心法。

2020年,郝少娜接管龙盛社区警务工作,其中一小区多年物业矛盾纠纷突出,成了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难题。那段时间,小区业委会人员一天给派出所打十几个电话反映问题,曾经安宁祥和的居民小区,变成物业公司、业委会、各利益群体业主之间博弈的战场。为了利益,各个群体几度剑拔弩张,险些酿成群体性事件。

面对小区物业纠纷,郝少娜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经常向驻所律师请教,多次召集社区干部、司法人员和利益群体代表现场办公,努力做到法律正确适用和依法依规调处。经过前后近半年努力,找到小区各方利益平衡点,最终化解了危机。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郝少娜的工作遵循,为此,她提炼总结“结点联动工作法”。在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她一方面通过公安“结点联动警务网”掌握相关人物信息,不断向其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其所代表的群体的言行,引导他们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规范群体行为;另一方面,她坚持及时化解原则,对“结点联动警务网”收集到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炸”。

同时,郝少娜善于自我总结提炼,坚持将一类矛盾纠纷梳理成一个典型案例,并通过“结点联动警务网”广泛宣传,用典型案例进行示范引领,起到源头治理的效果。于是,这一模式在郝少娜负责的片区逐一打开局面,累计化解类似涉业委会和物业矛盾纠纷200余起,连续四年无群体性事件或涉警处置舆情发生。

以“人”为上,撑起社区“平安伞”

打开郝少娜的微信,业委会群、居委会群、商铺群等各种微信群很醒目。郝少娜介绍,这些群成员多为自己在辖区不同群体中“发展”起来的“结点人”,成为了社区民警与辖区群众之间沟通、宣传的纽带。

曾经,辖区内长都假日酒店滕润健身房因经营不善倒闭,该健身房会员群体相约至健身房讨个说法。接到报警后,郝少娜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协调。在协调过程中,发现会员群体中有几位“能说得上话的”正好是“结点联动警务网”中的“结点人”。于是郝少娜重点做好他们的工作,并让他们协助警方安抚好其余人的情绪,在后续的案情处理中,郝少娜通过各方协调,成功化解本次涉众消费纠纷问题。

“有群众把我比喻成‘灭火员’。我希望自己‘以温情为甲,执法律之枪’,守护‘警民一家亲、社区永太平’的平凡幸福。”郝少娜一如平常地笑着说。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