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民生画卷 点亮幸福生活

——渝北区织密民生保障网提升群众幸福感

悦来老年康养中心

婚姻登记大厅实现标准化建设

医护人员进村为老年人义诊 本报记者 任天驹 摄

核心提示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超1万人,养老床位6700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9.3万人次;十年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49525万元、特困供养金29517万元、临时救助金10037万元;建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357个,搭建基层协商平台357个;建立村级“四张清单”运行“六位一体”监督机制,明确减负增效“四要七不准”工作规范……

这组实实在在的数据,是渝北区民政部门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宗旨的最好见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渝北将继续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踔厉奋发、接续奋斗,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扎实履行兜底保障职责使命、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持续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供给……一项项惠民举措背后,是渝北民政人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补民生之短的初心实践。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十年来,“幸福感”是我区民生事业最亮眼的关键词。

织密民生保障网

让困难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社会救助对困难群众而言,就是“及时雨”“雪中炭”。

过去社会救助实行“依申请救助”,但有些群众受自身能力所限或不了解相关帮扶政策,想不到或者无力去主动求助,成为政策“漏户”。“及时雨”如何更及时?“雪中炭”如何暖人心?渝北区广泛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综合帮扶机制,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如今救助对象“困难有人寻、发现有人帮、救助有路径”。

茨竹镇放牛坪村低保户曾杰(化名),早年父母去世,现与读初中的弟弟一同生活。2020年曾杰考取了重庆航天技术学院,生活面临较大的负担。“父母不在了,曾杰正在读大学,他就是这个家庭的曙光。”村干部在主动排查中,发现这一家的情况,认为要帮助这个家庭,首先应从帮助曾杰入手。随后,村干部将曾杰的情况报送到街道,曾杰连续三年获得了临时救助资金,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大大减轻了生活负担。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主动发现”机制致力于让城乡困难群众与边缘困难人群有效纳入党和政府社会救助视野,主要依托区、镇街、村居救助力量,对救助对象、低保边缘户等低收入对象、一般群众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入户调查,及时发现疑似困难群众。同时,以“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为基础,建立了全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库,整合社会救助相关部门数据,开展双向排查、动态监测,降低错救漏救风险。

对于困难群众而言,他们的难处各有不同。为了提升救助实效,渝北区探索建立“物质+服务”工作机制,在3个镇街5个村(社区)实施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帮助困难家庭重构社会支持网络。建立了特困、低保等重点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实行每天“敲敲门”、每周“谈谈心”、每月“帮帮忙”,及时掌握特殊群体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态,确保困难有人帮助、生活有人照顾。今年1—8月,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6626万元,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一项项政策、一个个数字,见证了温暖困难群众的“民生温度”。

守护“最美夕阳红”

让老年人有更多幸福感

秋高气爽,家住古路镇乌牛村的徐婆婆起了个大早。扶着床边的移动扶手,她缓缓换上防滑鞋,客厅里的感应灯自动亮起,照亮了前去卫生间的走廊。扶着过道扶手,她走进卫生间,坐上坐便椅,避免了蹲起身引起的腰部和腿部疼痛。

“我俩身体问题不大,就是年纪大了不太使得上劲,偶尔会犯点小病小痛。可是我们放不下农活,孩子就一直不放心。”徐婆婆说。虽然已年过70岁,但她和80岁的老伴仍保留了过去的务农习惯,养了几只鸡鸭,料理着门前的几分菜地,这让远在外地的儿子时常担心。

去年,渝北区在乌牛村进行适老化改造,如今徐婆婆家里到处都是扶手,还有防滑垫,她的儿子放心多了。徐婆婆笑道:“床头还有个报警器,我一拉娃儿就能知道。”

不仅是在村民家中进行“一户一策”的适老化改造,渝北区还在乌牛村建起了互助养老点和7个互助养老分点,设置养老助力岗位,配合社工不定期开展院坝聊天、义诊和评孝亲敬老子女、学敬老爱老模范等各类活动。长期开展每日“敲敲门”、每周“谈谈心”、每月“帮帮忙”等互助服务。

安享幸福晚年,是每位老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近年来,我区聚焦老年人需求精准发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大力实施养老设施全覆盖工程。全区共建成区级公办养老服务机构1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19个、农村敬老院1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58个、农村互助养老点101个、社会办养老机构28个。城市社区实现居家养老设施全覆盖,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率达到100%。

——推进全体社会老人“享普惠”。建立区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形成兜底保障、重点关爱、福利优待、普惠服务4大类30项具体服务项目。建设慢性病康养理疗站35个,为全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强化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综合干预,开展中医药服务10万人次、家医签约服务9.3万人次;完成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20处,增加适老化设施1000余套。农村地区实施“流动+互助”等项目,建立互助养老服务机制,推动基本养老城乡一体、人人享有。

——保障城乡特困老人“兜底线”。改造提升农村敬老院20家,全区1277名特困人员得到集中供养。将悦来老年康养中心改造成为智慧型医养融合机构,全区105名有意愿的失能特困老人实现“应养尽养”“应护尽护”。在9家养老机构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765名老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发放高龄津贴、高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补贴1600余万元。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200张。完成1650户特殊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连续6年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14万余人次。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让群众有更多参与感

9月,渝北兴隆镇牛皇村的500亩高标准农田迎来了头一年的收割期。2台大型收割机在稻田里奔忙,成熟的水稻被一排排卷进机舱,新打的稻谷装满了一车又一车。现场负责照看稻田收割的村干部刘邦立一脸喜悦,他算了一笔账:根据农技专家的实地测产,高标准农田每亩产量能达到500公斤左右,500亩高标准农田的总产量将超过25万公斤,比往年农户一家一户种植的水稻增产20%以上。

刘邦立的喜悦得益于渝北区“四张清单”制度的深入推进。过去,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村干部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发展集体经济既缺乏精力又束手束脚。2018年,渝北区划定“四张清单”即自治清单、协助清单、负面清单、证明清单。其中,“自治清单”梳理明确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调解民间纠纷、办理公益事业等23项自治事项,强调要明确主责主业,强化自治功能,带领广大村民抓生产、谋发展。如此一来,牛皇村“两委”更加聚焦发展主业,既减负,又增效,蹚出了产业发展新路子。

数据显示,“四张清单”制度推行以来,渝北区为村级组织总体减负50%以上,基层组织实现“松绑减压”、赋能增效,迈出乡村治理铿锵步伐。该制度还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强化基层治理,提升治理效能是全区民政系统的一篇大文章。一直以来,区民政局聚焦基层组织建设新要求,不断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有效激发了基层社会活力。

——固本强基夯实基础。不断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社区服务场所,解决基础设施陈旧、面积狭小问题。通过新建、置换、项目配套等方式,全区建成357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800(含)平方米以上的社区阵地有42个,80%以上的城乡社区已达到“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

——基层自治讲民主。深化基层群众性自治建设,健全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居)务公开等基层自治制度,357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村(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一约三会”自治载体,全面推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依托“三会”等自治组织载体,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全区所有村(社区)按要求规范设置公开栏,按照“五规范、四统一”的公开要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

——推进共建共享共治。积极搭建基层组织和群众事情共商、难题共解的平台,在全区22个镇街的357个村(社区)搭建了议事协商平台,实现村(社区)事务党员群众同发声、共治理,“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推动实践“议题确定、协商形式、组织开展协商”议事协商规则,统景镇江口村创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先后探索出“小板凳、大民生”“积分制”“情理堂”“畅晚庭”等治理模式。培育亮点创新社区品牌,加大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投入,充分利用社工机构,推进10个社区治理社会工作示范项目创建。

此外,近年来,民政部门还深入推进社会事务改革和专项行政管理,为全社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社会服务,广大服务对象有了更多认同感。

婚丧嫁娶皆民生。近年来,民政部门推进婚姻登记大厅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设婚前辅导教育服务平台,完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流程,深化婚俗改革,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树立文明婚恋观。着力推进殡葬移风易俗,规范文明治丧,树立厚养礼葬、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坚决刹住违规治丧乱象。

记者手记>>>

为民爱民 服务民生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渝北民政部门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有力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健全保基本、兜底线的制度,保障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事务改革深入推进,专项行政管理持续加强……每一张温暖人心的民生成绩单,都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民政工作的任务艰巨繁重。要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民爱民,服务民生,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各方面保障力度,切实加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持,要强化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加强和改善群众关切的基本社会服务,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规范和优化专项行政管理。把各项民生事业做好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便有了更好的保障。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