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十年渝北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本报记者 杨荟琳

仙桃数据谷作为众多创新平台中的代表,在这个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出250亿元的总产值,吸引250多家企业入驻、近1300家企业注册 

除署名外本组图片为本报资料图

OPPO工厂生产车间

智博会上,金山科技公司演示胶囊内镜运用场景

核心提示

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年的181家增长为2021年底的796家,自2016年以来,新培育科技型企业4929家,总数常年蝉联占全市第一;全社会R&D经费支出从2015年的35.7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8.3亿元,占GDP比重由3%增至4.84%,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区域竞争力、区县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四年居全市前列;双创指数连续20个季度蝉联第一;在全市率先开展(电子)科技创新券试点,与市科技局共建共享网上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向创新服务公共平台、科技服务机构购买专业化服务。截至目前,接券服务机构超过84家,累计发券1.4亿元,支持企业749家……

一组组数据表明,科技创新,已成为渝北的一张响亮名片,科技创新已成为渝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核心驱动力的当下,加快科技创新速度、打造强劲发展引擎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渝北区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做强创新主体、做大创新平台、做优创新环境,让渝北在科技创新领域收获满满,也让全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常年稳居全市第一,双创指数连续20个季度蝉联第一,“十三五”时期区县科技竞争力排名第一,成为重庆第一个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的区县……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这十年,是渝北区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累累的十年,是渝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年。

科技创新,已成为渝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激活主体内生动力

让新兴产业从有到优

今年8月22日至24日,渝北高科技企业——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科技公司)携中国首款双镜头结肠胶囊内镜(简称“结肠胶囊”)亮相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面向全球发布。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结肠胶囊已获得欧盟CE认证,海外订单络绎不绝。不仅如此,该公司的“全消化道智能诊疗整体解决方案”也收获了多家海外医疗服务机构及行业公司目光,纷纷提出购买邀约,达成合作意向。

镜头转到临空前沿科技城内,由重庆传音科技有限公司所建的传音“智汇园”项目也在加速建设,预计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手机5000万台以上的产能。

如今的渝北,已经从传统的汽车产业,到如今多点开花的产业结构体系形成,这背后,少不了科技创新的助力,为了激活科技创新主体活力,渝北制定了一揽子的计划。在培育科技型企业方面,我区认真落实企业研发补贴、研发费加计扣除等政策,指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激励加大研发投入,助推企业提升发展成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08.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4%。在培育创新人才方面,我区完善临空创新人才评价标准和政策,用好临空人才科技专项,引进培养一批创新领军人才、技能型人才;建立科技特派专家团,实现派驻乡镇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正是这些政策,激活了渝北创新主体的活力,让科技型企业纷纷入驻渝北,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渝北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渝北区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778人,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46个;培育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3家、新型高端研发机构16家,50%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277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件。同时,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规模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区域竞争力、区县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四年居全市前列。

增强平台集聚力

让创新要素加速汇聚

来到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放眼望去是一片现代化新城:“小蛮腰”“指环王”……一栋栋现代化建筑科技感十足,出入其间的,是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山谷。如今,在这个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出250亿元的总产值;吸引250多家企业入驻、近1300家企业注册,其中不乏华为创新中心、中科创达、北斗星通、字节跳动、腾讯云、长安软件、同方、光庭信息、立信数据、传音通讯、微软、高通等数字经济头部或领军企业。

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作为众多创新平台中的代表,它的成长背后是渝北区注重创新平台建设的结果。

科创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要加速创新资源汇聚,形成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创新发展新格局,需要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深谙此道的渝北,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创新平台的建设,一方面,依托仙桃国际大数据谷等园区,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在各大园区平台加快集聚,提升园区企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市区科技招商联动机制,不断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并支持规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内部研发机构,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全覆盖。同时,积极推进科创孵化载体建设,出台《重庆市渝北区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推动威瑞众创空间提档升级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梳理渝北孵化载体扩容建设需求及区域内闲置楼宇厂房情况,重点规划新建设仙桃数据谷科创孵化载体、北城国际科创孵化载体、北斗星通智能孵化产业园、重庆国盛数字产业孵化园等4个10万平方米的大型科创孵化载体,总体规划建设面积43.85万平方米。

创新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取暖”,未来的渝北将通过做大做强创新平台,打造多功能创新集合体,让创新之泉强劲涌动。

做优创新生态圈

让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全国科技智库论坛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竞争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根据该《报告》,在重庆综合创新竞争力梯度布局中,渝北为第一梯队。这样亮眼的榜单,是我区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做优创新环境的体现。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也需要适宜创新的环境。一直以来,渝北都以提供适宜科技创新的阳光、温度、空气、土壤等,打造适合科技创新发展的生态圈为己任。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近年来,渝北区科技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让科技创新工作从“多龙治水”为“一拳出击”,大家拧成“一股绳”,让渝北科技型企业在创新发展路上一路高歌。为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建设,我区成立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争取市财政资金支持并引进社会资本,与市科技金融集团共同组建科技“种子、天使、风险”投资基金,三大基金共为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26.89亿元。建立区上交所科创板储备库,积极推动4家市级上交所科创板重点培育企业的上市工作。为解决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市、区联合设立总规模3亿元的“知识价值信用担保基金”,出台担保服务费补贴政策,累计兑现225家企业担保服务费补贴724.42万元,为400家科技型企业放贷7.45亿元。

在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方面,我区推行“互联网+科技服务”,推动科技型企业奖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服务费补贴申请等科技事项“网上办”,让企业足不出户享受补贴。仅今年以来,就通过“一网通办”方式兑现奖补2538万元,惠及企业709家,并坚持“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推行“材料一次报审”制度,让申报材料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并简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今年,落户渝北的中科智远(重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渝北区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受益者。“以前走完全流程至少6个月,现在交地的同时就拿到了《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这3个关键证书。”该公司副总经理柏宏对渝北的办事效率有点喜出望外,他表示,这样的办事效率让企业坚定了发展的信心,未来将立足渝北,深耕科技创新领域,为渝北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手记>>>

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渝北区把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抓手,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目前,以再升科技、金山科技、元创自动化、新世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渝北制造业企业积极攻克技术难关,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创隆实业、OPPO、天实精工、嘉泰精密等众多企业持续深化智能化改造,走上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96家、占全市15.68%,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生态圈……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

科技创新关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抓住了科技创新,也就抓住了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当前,面对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对渝北来说,只有在科技创新上与时俱进,取得更多创新成果,形成更大驱动力,才能在新征程上更好地实现跨越赶超。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科技创新没有“休止符”,只有“战鼓擂”。在创新驱动的征程上,渝北正踏歌而来、阔步前行!

中科创达智能驾驶舱体验区 本报记者 胡瑾 摄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