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帮” 实打实“扶”

——古路镇吉星村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杨青

在第一书记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吉星村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吉星村面条厂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况杰积极推动“直播带货”,努力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吉星村的产品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任天驹 摄

8月15日,古路镇吉星村25社村民邓高元正在后院喂鸡。一位男青年轻手轻脚前来帮忙,顺便跟她拉起家常:“邓阿姨,最近天气热、到处干旱,你家生活用水和家禽用水缺不缺?”

“不缺不缺,缸子的水都是满的。你看,我养的这些鸡鸭是不是又长大了些?”邓高元笑道。

这位青年叫况杰,是临空农业公司的党员干部。2021年5月,按区委统一安排,带着“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的信念,他来到区级重点帮扶村古路镇吉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时间里,他以村为家,积极争取临空农业公司、区城管局等帮扶单位的支持,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团结协作、埋头苦干,掀开乡村振兴新的一页——

解困帮扶:做细民生保障文章

“况书记,又在忙啊?”8月31日早上,村民戴正碧在家门口见到路过的况杰,热情地打着招呼。

“精神不错哦!”况杰停下脚步说,“要按时吃药哟,有啥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

况杰初到吉星村时,第一批走访对象就是村里的18户脱贫户。走访戴正碧时,况杰得知她曾患癌症,十年里做了三次大手术,花去医疗费几十万元,丈夫也因生病无法从事过重的劳动,这个原本还算殷实的家庭,逐渐变得困难起来。后来,在政府帮扶和老两口的辛勤劳动下,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况杰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并嘱咐有什么困难第一时间找他。

不幸的是,去年11月,戴正碧的病情再次复发。得知消息后,况杰第一时间为其联系医院:“我已经帮你联系好了医生,咱们明天早上就出发,去重庆肿瘤医院。”

为了避免治疗时的奔波之苦,况杰每次都接送戴正碧往返医院进行化疗,并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四处想办法解决她最头疼的医疗费。最后,通过区慈善会等渠道,帮戴正碧申请到慈善基金及临时救助资金,还通过网上爱心筹款为其筹得捐款7000余元。

今年,戴正碧身体逐渐恢复后,闲不住的她想发展产业。考虑到戴正碧身体情况,况杰建议她养殖家禽,并利用帮扶单位的帮扶资金为戴正碧购置了100多只鸡鸭。“大家帮了我不少忙,这些家禽,我一定好好养!”戴正碧感激道。

村民左应福年老多病,其妻患病已久,女儿上高中,一家人生活负担重。况杰和帮扶单位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为其解决生活生产困难,帮助左应福的女儿完成学业。

……

进百家门、问百家事、暖百家心。况杰到吉星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协调联系帮扶单位,一户一户走访,一家一家摸底,严格落实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入了解帮扶户基本情况、主要困难和发展意向,及时根据需求变化和政策调整等因素,调整帮扶措施,化解致贫风险,防止返贫问题。大到产业振兴,小到哪家没有电、没有水,他都要负责协调。很快,况杰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在吉星村打开了工作局面。

产品销售:“直播带货”拓宽销路

8月30日,几辆货车载着数吨面条从吉星村的面条厂驶离。过去,这里的面条主要卖向超市,今年却大批通过电商卖向了全国各地。

“销路越来越好了。”面条厂负责人冯小艳笑呵呵地说,“看来我们这个‘销售员’的直播带货思路得行。”

面条厂生产车间里,工人正井然有序包装面条,一个手机支架立在生产线的前方,镜头中,主播坐在面条机器前,妙语连珠,直播间的消费者纷纷下单。“各位宝宝们,咱们这个面条口感爽滑,耐煮不糊汤,吃起来麦香味十足。”在线上“直播带货”的催动下,吉星村的面条持续热销。

看着吉星村面条不断攀升的销量,况杰心里乐开了花。

时间回到一年多前。刚到吉星村时,况杰就给自己定了第一个目标:必须用脚步丈量吉星村的每一块菜园地、果粮地,弄懂生活、产业、就业,联通乡村五大振兴的“天线”。况杰认为,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有本事才能被村民接纳、认可。

吉星村26个社共2578人,大多数村民进城务工,常年在村的仅300余人,村里坡地多,已建立起4397平方米的香菇大棚和3000多平方米的面厂,300余亩的香榧和160亩粉戴李为主要的经果产业。产业已建好,但稳不住是主要问题。

于是,他很快遇到第一个棘手问题:吉星村面厂已生产半年多,面条产量不愁,愁的是怎么能找到更好更多的销售渠道。

很快,一个想法在况杰脑海里诞生:能不能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拓宽面条的销路?

他跟村干部一合计,决定就这么干:引进直播团队,培养村里的年轻人学习“直播带货”。随后,他和面厂负责人一起建立起本村+专业团队的“直播带货”模式,开通“黑可以农业”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很快将直播经营得红红火火。“每个月至少销售上千单,以后流量起来了,销量应该更可观……”

但线上销售毕竟需要积累一定的粉丝才行。“线下、线上两条腿走路,才能拓宽销路,还要多做推销工作。”况杰同时也跑起线下销售的路子,到各大超市推销面条——为了拿下订单,对于有初步合作意向的超市,他都会反复跑五六次。在他锲而不舍的一次次登门拜访后,终于有一家超市被他的诚意打动,同意了让面条入驻超市,并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农产品必须要跟市场深度对接,才能走得更长远。”况杰又将目光放向了未来。

目前,质优价廉、生态口感好的吉星村面条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累计销售额突破130万元,给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带来了新希望。

产业服务:争取资金延伸产业链

2021年6月,在吉星村4300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成千上万的菌棒上密密麻麻长满了香菇,一簇簇、一丛丛,丰收景象煞是喜人。“现在基地每天最少可以采摘500多斤香菇,每斤按照批发价5元,收入还是不错的。但是产量提高了,鲜香菇却存在难存放的问题,货架期仅有2-3天,采摘后的损失率超过20%。”吉星村党总支书记冉孟芳告诉况杰,已经生产两年的香菇遇到了第一次发展瓶颈。

“要不我们建个烘干房和冻库。卖不完的可以在冻库存鲜,也可以烘干做成干香菇。”况杰对冉孟芳说。况杰说,这样的香菇,其实可以卖出好价钱。很快,况杰和冉孟芳达成共识:争取上级资金,建设配套基地,包含生产线以及冻库、烘干等设施设备。

说干就干。况杰和村干部四处奔走,争取资金、察看设备、调研市场。去年11月,在集体的协作努力下,一个香菇配套基地成功建起。“1台烘干机能满足2000斤鲜香菇加工。”况杰乐呵呵地说,“新鲜香菇变成了干货,就坐等人上门收购了。”

香菇产业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但况杰觉得,这点甜头还不够。他想要在延长香菇保鲜期的同时,让香菇完成价格的二次飞跃。他又回到“娘家”临空农业公司,积极争取到了公司的帮助——公司安排资金100万元,用于该村建设乡村振兴车间,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把鲜香菇制作成香菇制品,不仅大大延长了货架期,价格也翻了好几倍。初加工后的鲜香菇产值能增加2~3倍,如果进行深加工,产值甚至能达到10~20倍。”况杰说。

一个香菇加工车间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一朵小香菇在这里变成了香菇干、香菇酱、香菇脆……香菇产业链在这里不断延伸,找到了一条适合吉星村香菇产业发展的路子。”望着建设中的加工车间,况杰感慨地说。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