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运转效率 降低出行成本

我区城市缓堵促畅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我区提速骨架路网和次支道路建设,图为今年建成通车的椿萱大道

我区切实加快轨道线网建设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朱云卿 摄

本报讯(记者 王彦雪 实习记者 谢林宏)近年来,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的定位,锚定提升城市运转效率、降低出行成本,以智慧缓堵、以创新减压,持续围绕“功能布局优化、公交提能提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挖潜增效”四大版块精准发力,促进货优其流、车畅其道、人享其行,全区城市缓堵促畅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在工作中,我区做强组织体系,实现责任落实“一条链”。出台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国有公司为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压茬推进缓堵促畅各项重点任务。建立工作推进例会制度,区委、区政府每月开展一次调度、每季度开展一次拉练、每半年听取一次汇报,同时将“缓堵促畅”工作纳入对区级部门、镇街和国有公司的年度考核内容,倒逼工作推进、责任落实。

我区做优功能布局,完善交通规划“一幅图”。结合“十四五”规划,加快完善道路交通顶层设计,规划“3条铁路+4条轨道+7条高速快速路”的机场换乘体系,布局“4线9站”铁路系统和“4块13普”轨道交通网,编制完成“九横十八纵”路网体系,同时按照“小街区、密路网”理念,差异化布局板块内部道路,逐步形成“外围大辐射、区内大循环、区域大联通”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

我区做细公共交通,推动出行服务“一体化”。聚焦市民出行的多元化、便捷性,通过加快轨道线网建设、加密新开发区域线路覆盖、开通定制公交、设置公交专用道、推进公交首末站建设等举措,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截至今年7月中旬,全区共开通轨道交通线路8条、运行里程83.71公里、投用车站41座;开通城区公交线路184条、建成公交站场23个(其中首末站15个),500米公交站覆盖率达95.8%;注重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一体化设计,完成步行便捷性提升项目9个,城市轨道站点50米公交接驳率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区做好项目建设,加密基础设施“一张网”。我区坚持项目引领,狠抓设施建设,提速骨架路网和次支道路建设,打通数据谷北立交等一批交通节点,完工悦港大道二期等主干道项目5个,建成悠彩郡片区道路、东湖一支路等次支道路18条,全区通路里程达817公里、路网密度位列主城第三。持续开展停车场、人行过街设施等项目建设,建成香港置地中央公园、两路农贸市场等公共停车场6个,全区累计备案车位数达37.26万个;建成人性天桥68座、地通24座。

此外,我区做实管理创新,形成综合治理“一盘棋”。聚焦治堵、促畅,把老城区道路资源盘活,实施交通组织优化项目5个;推进智慧交通管理,配置智能交通设备2600余处,建成中心智能交通集成管控平台,构建公安信息、视频专网等3张网络,完善8大基础系统,实现交通资源信息共享、分级应用;深入开展“多勤联动”综合整治市容(交通)秩序,打造多勤联动市容(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师范街9条;持续推进商圈、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交通治理,探索老旧小区合围区自治,逐步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