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阶段性评估结果出炉

渝北排名全国第二重庆第一

本报讯(记者 杨青)7月22日,记者从区委网信办获悉,在2021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阶段性评估中,渝北区排名全国第二、重庆第一,并作为全国两个优秀试点地区代表之一,在日前于浙江德清举行的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据了解,自2020年入选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以来,渝北区委、区政府科学谋划、靠前推动,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农村居民积极参与、齐心协力,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宜机化、智慧化、数字化”转型,探索出了一条丘陵山地数智农业发展新路子。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渝北区率先在全市实施土地“宜机化”改造,将丘陵山地常见的“鸡窝地”“巴掌田”等零碎地块整合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增加5%—8%,实现大中型农业机械直接下田耕作、播种、管护、收获,变“鸡窝地”为“聚宝盆”。

同时,在“宜机化”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机“智慧化”应用,开发全国首个丘陵山地3D智慧对靶喷药机器人,采用仿真树形对靶精准施药技术,农药用量减少50%,效率提高10倍以上。在三维数字地图上搭建智慧农机5G应用场景,采用智能传感、模式识别、导航定位、路径规划、自动避障等技术,实现农机的互联互通、自主规划、统一调度、无人作业,变“会种地”为“慧种地”。

此外,努力探索丘陵山地数智农业发展新路子,建成了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大盛镇青龙村“数智化”无人果园。在果园中布设土壤温湿度、田间气象、虫情监测等数据采集设备108套,通过“天空地”多源协同,实现基地小气候、土壤墒情及病虫害等生长环境“全天候”智能感知;构建适合丘陵山地果树长势监测模型,比对植被遥感光谱数据,开展单株长势监测及产量预测,精度达到90%,制定相应植株个体隔年结果控制方案和肥水管理措施,节约用水60%以上,亩均节约化肥使用量10公斤以上,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80%,商品果率从30%提高到90%;搭建智慧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以地块级三维数字地图为底座,全面汇聚融合环境、作物生理、智能农机等数据,对果树长势进行AI诊断,指导病虫防治、中耕除草,实现阶段化、专业化、精准化智能管护,管护成本整体降低50%,亩均增收1万余元。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