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绿色发展提速

渝北已创建11家“绿色工厂”

天友乳制品一厂质量检测中心

天友乳品一厂乳制品生产数字化车间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杨青 摄

本报讯(记者 杨青)记者从区经信委获悉,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每年投入2亿元工业技改资金,通过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绿色改造等方式,加快渝北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

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渝北已创建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市级绿色工厂,完成15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成28个市级数字化车间、2个智能工厂。

技术革新,是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渝北的企业又是如何做到的?近日,记者走进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品一厂(以下简称天友乳品一厂)乳制品生产数字化车间,打探这家“绿色工厂”。

记者看到,这里的产线运作有序,车间发酵罐和巴氏奶奶罐利用自动化阀阵进行串联,达到输送、均质、发酵、灌装的全程自动化联动,现场操作的工人很少。操作员只需在中控室的电脑上点击“生产”,就能打开阀门,让经过处理的原奶流入半成品罐,进行杀菌处理。

一盒成品牛奶的“诞生”,需要经过原奶的净乳、闪蒸、杀菌等步骤,然后将奶储存至半成品罐,再经过标准化工序,按照配方加入辅料调配,最后再次杀菌、灌装和封包,就有了我们常见的成品。这些繁复的过程中少不了大量水、燃气、电等能源的消耗。

天友乳品一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公司在生产线各个环节寻找“节能增效”的突破口,相继通过技术提升和绿色改造等一系列措施,从点到面,持续打造节能减排“绿色工厂”。例如,打造数字化车间,将车间生产系统前、中、后等信息集中起来,在重要节点采用电磁流量、电导、压力等传感器,提高生产线感知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节能降耗;进行清洗工艺自动化改造,可实现清洗剂、自来水、蒸汽(天然气)等资源的同步节约;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上,将RO水设备产生的浓水收集用于绿化、货车清洗、厂区环卫等,每日节约新鲜用水近80吨;氟制冷机废热回收用于加热车间配料用RO水,制冷机组余热用于锅炉软水,车间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用于洗瓶水加热,每日相当于可实现约30万大卡的热能回收。

天友乳品一厂的一系列设备、技术改造,在全面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成效,成为我区绿色工厂改造的典范之一。5年来,该厂向外界减少排放有机物3800吨,待处理污水COD从2400+降到了1800+,天然气、电能每年下降约8%,相当于每年节约500多吨标准煤的能耗。

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每年都安排区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被认定为国家或市级绿色工厂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配套奖励,区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节能改造项目优先支持入库企业和清洁化诊断企业,实现传统产业向产品创新智能化、工厂运行智能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供应链智能化演进,持续提升制造业绿色化水平。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加快推动汽车及配套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等循环利用,扎实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培育壮大大数据、软件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绿色新型产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加快实现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推动公共工业产业的工作生活方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推动渝北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渝北聂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