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25万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渝北区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

仙桃街道未成年保护工作站  本报记者 杨青 摄

本报讯(记者 杨青 通讯员 吴光霞)“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近日,渝北区仙桃街道未成年保护工作站传出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这一“暖心”画面的背后,反映的是仙桃街道开展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护航行动,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个场景。

走进渝北区仙桃街道未成年保护工作站,这里宽敞明亮,室内空间约200平方米,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洁白的四方桌上摆着圆头圆脑的学习机器人,桌旁木色浅黄的储物柜上方描绘着未成年保护示意图,孩子们在这里可以画画、读书、看绘本……工作站工作人员表示,心里有迷茫的孩子,可以随时来这里咨询求助,由心理咨询师为他们坐镇“把脉”。

今年11岁的小西,因父母是聋哑人,不愿意父母接她上学放学。年事已高的奶奶前来咨询求助后,仙桃街道未成年保护站的心理咨询师入户探访,多次到学校接送她,并开导她学会接纳父母,通过兴趣爱好排解情绪。经过一个月的心理辅导,小西打开了心结,还主动提出让父母来接送她上学放学。

为给未成年人提供舒适的环境,木耳镇五通庙工作室在镇工作站的指导下,融合了妇女儿童之家等功能,为方便儿童入厕,专门修建了5平方米的儿童厕所,厕内墙面贴上了浅黄色的卡通猫咪壁纸,地面还做了防滑处理,完善了各项设施设备。

这是我区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缩影。近年来,我区完善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自上而下有机构负责、有专人办事机制,形成“1+22+x”的三级保护平台,联合35个区级部门构建责任清晰、相互支持、配合紧密的联管网络,并推动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等积极投身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家庭监护——学校保护——社区协同——社会组织支持”的工作模式,营造全社会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良好环境。目前,渝北区成立了1个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2个镇街均已建成未成年工作保护站,实现了全覆盖。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这一平台,目前,镇街主要开展儿童福利、家庭监护支持与干预、未成年人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未保法宣传、儿童工作队伍建设等工作,服务内容涵盖心理咨询、课外辅导、政策宣传等方面,倾情倾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护航。

“下一步,渝北区将以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为契机,撬动多方资源,链接多个平台,全面发力织密织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进一步提供多元化服务,实实在在地提升25万未成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渝北未成年人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

编辑:渝北聂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