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宿舍打造成家 把近邻变成朋友

王家街道观月路社区里一个小花园带来的改变

本报记者 杨荟琳 通讯员 廖笃思

如今,这一个小小的花园已经成为居民加强沟通、增进友谊的驿站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摄

一个小区的居民从互不认识到相识相知,小区里的中庭从空无一物到五彩斑斓的小花园……连日来,王家街道观月路小区的改变,让居民们十分欣慰。而这样的变化,都源于王家街道开展的“一盆花暖一座城”共创小花园试点活动。

“小姐姐,你这花养得真好,可否分享点养花经验呢?”近日,王家街道观月路小区20栋楼前的“集约”型小花园格外热闹,青年职工们下班后三五结对来照顾自己领养的绿植。“以前,我们都是陌生人,大家上班去工厂,下班就回到宿舍,互不认识,通过这个活动,我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龄人,太棒了!”谈及这个小花园为大家生活带来的改变,观月路小区居民周星这样感叹道。

原来,该街道观月路社区干部在专访中了解到,辖区内的保税港区企业和生活配套区——观月路小区,有上万名外来人员,由于工作休息时间不同,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有的年轻人虽然想和小区邻居结交朋友,却没有交流的平台。

为此,王家街道社工站、王家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禾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观月路社区开设主题为“一盆花暖一座城”共创小花园试点活动,让这里的企业职工以绿植为纽带,一起打造小花园,并让大家打开心扉、增进友谊。

“小花园”开设一周以来,小区的企业职工已认领了100余盆花。认领人员给自己的花儿起了好听的名字,大家一起种植、一起维护,还为花园写下了“缘聚花圃——只要有花开,生活就不会与暗淡为伍”的标语。由于有了共同的话题和目标,大家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彼此从互不认识到亲近友好,并从中挖掘了社区能人,建立了“志愿飞鹰队”。

“从一盆花的陪伴,到心系一盆花的成长,以此为切入点建立人际交互网络,通过盆栽实物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让小花园成为社区居民情感交流的重要依托,希望大家共同营造和谐社区。”王家街道社工站社工表示。

接下来,王家街道将继续探索可持续的“企业+政府+社会+居民”集约式小花园打造模式,发动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社区居民参与到小花园创建、管理和运营中,将共创小花园的经验模式在观月路社区内铺开,促进社区整体景观的改造和整体氛围的提升,促进社区和谐共融氛围形成。

编辑:渝北聂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