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街道试点家庭养老床位贴心服务

“私人订制”居家养老 走进平常百姓家

养老管家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

本报记者 王彦雪 摄

本报讯(记者 王彦雪 杨荟琳 通讯员 周玲)今年“五一”前,龙山街道银桦路社区重度失能老人李婆婆再次迎来了自己专属的养老管家,享受为其“私人订制”的专业养老服务。这都得益于龙山街道正在试点开展的家庭养老床位贴心服务。

当天,记者在李婆婆家中看到,在智慧化设备——“床带”的辅助下,养老管家不仅仔细查看了老人的血压、血糖、血氧和睡眠状况等,还为老人提供了擦浴和口腔护理等服务。服务过程中,养老管家将每一项服务都向老人进行详细说明,并根据老人需求进行调整,让老人在更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服务。

据介绍,在龙山街道,像李婆婆一样成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体验者的失能老人共有15人,其中重度失能11人、中度失能4人。在签约过程中,龙山街道协助老人家属完成资料申报审核、家庭适老化改造及设施智慧化改造等,确认老人能在家中得到更优质服务。

签约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并不是龙山街道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唯一探索。近年来,该街道通过中心、服务站、机构“三级联动·中心带站”模式,积极开展老年课堂、居家上门服务,如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同时,围绕居家这一场景,致力于创新“居家养老模式”,不断升级养老服务。本次试点的服务正是这一模式的升级,通过签约家庭养老床位,老人可以享受到生活照料服务、生活护理服务、智慧远程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及文化娱乐服务。此外,相关机构还能为老人家庭照护者提供培训课程,帮助家属在平时也能更好地照顾老人。

不仅如此,针对辖区内的每一张“家庭养老床位”,龙山街道还配给了“数字+人员”双护工,实行A、B角互助模式,使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多对一”的照护服务,真正实现了“养老床位‘搬’进家,老人养老不离家”服务愿景。

龙山街道签约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是我区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的缩影。从去年12月开始,我区在包括龙山街道在内的部分镇街开始试点该服务。试点区域内,凡是能力评估结果为中度、重度失能,户籍为渝北区或常住渝北区满两年的老年人均可申请并签约该服务。若签约成功,试点期内,失能老人还将根据自身能力评估的结果享受到不同标准的政府补贴。

据了解,我区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将持续到今年12月。期间,区民政局将采取抽查和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对服务效果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管,并根据服务效果做出适当调整,确保相关工作顺利推进。

记者手记>>>

让每个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王彦雪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尤其是老人的生活质量给予了更多关注。失能老人是老年人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让他们安享晚年,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

失能老人,从字面上看,指的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失能”有不同,有的是不能上下床,有的是不能自己穿衣吃饭,不论失能程度轻重,都需要有人照料,这就与一般养老有很大区别,属于特殊的养老需求。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照顾老人最好是子女,可目前的家庭中坚力量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忙于工作,压力很大,如果要求他们以全部精力照顾老人,恐怕整个家庭都将“失能”。

渝北正在试点的家庭养老床位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一方面,有专业人士提供专业服务,让失能老人在家就能有尊严地享受服务,子女也可在外放心工作;另一方面,适当的补贴能减轻家庭负担,不至于因为照顾失能老人而影响家庭生活。

笔者认为,这一服务机制的实践,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老人有尊严地老去。现代人对于生活的要求,已经不止限于吃饱穿暖,有尊严地生活、让有限的生命更有质量是更高的追求。每一位失能老人,都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过贡献。每个人都会老去,老人们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也一定渴望得到更专业、温情的照顾。当年华老去,即便到了生命尽头,我们也依然渴望更有尊严的生活,这关乎生命的质量,亦关乎人性的尊严。期待这一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做细措施,让更多失能老人真正老有所依。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