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记区公安分局食药环犯罪侦查支队打假大队民警张刚

张刚(右)与同事在现场取证本报记者王彦雪摄

本报记者 王彦雪 通讯员 陈虹汛

“食药环”工作直接关系着万千大众的餐桌安全、用药安全及环境安全,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2020年,渝北警方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支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34岁的民警张刚加入了这支队伍,与同事一起,以“天下无假”为目标,努力守护着辖区安宁、群众健康。他也成为了“食药环侦”工作中的骨干。

2020年以来,张刚共计参与破获各类大案要案34件,抓获嫌疑人38名,涉案金额3000万余元。

转换角色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是与百姓民生走得最近的人,‘食药环’工作关系群众的餐桌、用药及环境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民心工程。”对自己的工作,张刚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概括。2020年,区公安分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成立后,张刚成为支队打假大队民警。

“要尽快适应新岗位新工作,办好每一起案件,严惩违法犯罪分子,让群众远离假冒伪劣产品,是我内心最质朴的想法。”才到支队那段时间,对于张刚来说,每一天的工作都面临挑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张刚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也很快顺利通过了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他书桌上整齐摆放着数个写满密密麻麻文字的笔记本,这些是他在无涯学海中“最以为傲”的成绩。一直以来,张刚总是以最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很快便从一名“食药环侦”新兵成为队伍中的骨干。

“我喜欢办案,每次破获打假案件,我都倍感欣慰,对得起群众对于案件结果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提到案件侦破,张刚总是给人一种谦虚自豪的感觉。他总说,案件的侦破过程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案子破了是对群众最好的交代。

破假酒案斩断横跨川渝制假链条

自从加入食药环侦支队以来,张刚在每一起案件中都不遗余力。

2020年下半年,渝北警方在“净网”工作中发现,在四川宜宾和重庆之间存在一条假冒伪劣名牌白酒制造、转运、销售的非法链条。张刚临危受命,参与到由网安、情报等警种成立的专案组中,夜以继日地配合同事开展研判工作,为后期案件侦破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1年1月,专案组在重庆市江津区德感镇、几江镇和沙坪坝区井口镇等地,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捣毁制作假酒窝点1个、仓储批发窝点3个,现场查获“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国窖1573”等假冒成品品牌白酒1000余瓶,以及用于灌装假酒的各类包材、标识等1.4万余套,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成功斩断一条横跨川渝多地的特大制售假冒伪劣白酒犯罪链条。

身体力行全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2022年3月中旬,公安部公布2021年度“农资打假十大案例”,区公安分局破获的“符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位列其中。同期,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典型案例,该案也榜上有名。谈到这件案子的侦办过程,张刚作为主办民警显得颇为自豪。

2021年3月初,在石船镇大偃村、共和村等地,很多农户家的柑橘树都出现了大面积的落叶和烂根现象,初步判断与伪劣化肥相关。接到涉案线索后,区公安分局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指派张刚带队,赶赴受损果园开展调查。

调查中,张刚和同事们发现,符某拥有多年从事化肥销售的经验,熟知化肥行业生产流程。本次作案就是将涉案化肥真假混合,隐蔽性较强,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张刚和同事们早已做好了要和符某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最终,在铁证面前,符某败下阵来,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愿意接受法律的惩罚。据悉,该案中所生产的伪劣化肥致使558户农户30424株柑橘树受损,10549株死亡,直接、间接受损土地面积达1000余亩。

“能够在岗位上办好每一起案件,严惩违法犯罪分子,让群众远离假冒伪劣产品,是我内心最质朴的想法。”张刚说,未来,他和同事们将继续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做绿水青山的捍卫者、舌尖安全的守护者、人身健康的护卫者。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