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住建委:聚焦“点线面源” 提升城市品质

排水工人清掏水篦子

排水工人清掏雨水管网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周新宇 摄

本报讯(记者 周新宇)近年来,区住建委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从“点、线、面、源”四个层面抓好水篦子及臭气排查整治工作,深入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和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坚决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区住建委从“点”着手,消除重点区域臭气问题。对渝北城区“一区、两线、三边、四点”重点区域开展排查,并建立《渝北区重点臭气点位清单》,分析臭气产生原因,按照“一点一策”原则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清掏疏通、封堵修复、雨污分流等措施,对臭气点位进行综合治理。用两年时间完成23个重点臭气点整治,有效治理渝北城区地下臭气问题,营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区住建委抓“线”巡查,强化水篦子精细化管护。采取“三个抓手”,处理污物堆积产生臭气、水篦子损坏堵塞产生臭气等情况。一是抓日常巡线,实施水篦子清单管理,将水篦子划片到站,划路到组,划段到人,明确责任到人头,每周制定巡线计划,常态化对2.4万个水篦子进行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和各类情况进行台账记录,并分类处置。二是抓清掏疏浚,按照日常一次小清理,每月一次强化清理,每半年一次集中大清理的频次保持清淤力度,自开展臭气排查整治以来,共清掏水篦子4万余个次,清掏出垃圾、堵物及淤泥20余吨。三是抓更新改造,深入开展渝北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人行道提档升级、易涝点整治、城市提升等工程项目,采取新材料新技术自主设计制作水篦子,广泛运用于臭气点位整治,对破损严重的水篦子进行更新改造,截至目前,已更换水篦子4000余套。

该委全“面”治理,实施重点工程达到治本目的。水篦子臭气整治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自2020年以来,我区先后启动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治理一期工程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新建雨污管网100余公里,修复病害管网120公里,改造雨污混流点800余处,整治80余处暴雨积水点,彻底解决面上臭气问题。一期工程将于今年7月底完工,PPP项目计划将于2024年全面完工。

该委寻根溯“源”,采取综合执法加强源头治理。今年年初,我区试点开展溉澜溪流域和镜湖上游污水源头治理综合执法专项行动,打击和查处污水偷排直排乱排行为,整治私拉乱接、雨污混接、无证排放、餐厨垃圾等生活污水倾倒水篦子及雨水管网等问题。住建、环保、城管、属地街道等单位多勤联动,采取宣传发动、全面排查、办理排水许可、分行业分领域对违规排水行为开展综合执法等措施,在消除臭气问题基础上改善溉澜溪和镜湖水环境质量。

此外,该委还运用“物联网+智慧排水”,实施臭气在线监测。将臭气监测与风险源管控相结合,在目前采用的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监测方法基础上,对小区化粪池处理不规范不彻底、餐饮企业不按规定设置隔油池、生产工厂违规排放废油废气、管网清掏不及时产生的硫化氢(H2S)、甲烷(CH4)等气体进行在线监测,对十个试点井下布置十个防爆耐腐蚀的监测装置,通过互联网上传数据至服务器实现在线监测,并提供预警服务。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