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构建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网络

——我区2022年交通工作展望

本报记者 欧云霄

今年,我区将大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图为建设中的椿萱立交

本报记者 朱云卿 摄

2022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面对新征程,我区提出了构建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网络目标。今年,渝北交通将有哪些新动作,又将为居民出行带来哪些便捷?近日,记者从我区交通强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2022年全区交通工作推进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渝北交通将发生这些变化——

坚持战略引领,倾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去年,我区水路、道路、铁路、航空客货运周转量增速分别为3.68%、1.66%、25.2%、4.3%,规模以上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企业20家,营运收入42.55亿元,增速63.9%。邮政业业务总量增速37%,为全区经济形势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加速器”。今年,我区将大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渝邻快速路主体工程、川渝大道(高竹新区至空港)等项目的实施,积极支持高竹新区城市路网及枢纽中心的规划建设;有序实施茨竹镇、大湾镇路面拓宽、产业路、旅游路等农村公路项目;联合四川毗邻区县共建全国性跨区域“四好农村路”示范片区,打造川渝交通一体化示范区。

同时,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深化南北大道二期(四改六)拓宽改造、永高路等项目论证,积极开展合川——北碚——渝北高速、G65扩能、G65复线、渝广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前期研究工作,抓住时机充实完善交通项目储备库。不断强化运输服务保障,开通两路至高竹新区公交,发展跨省城际公交,打造川渝定制客运精品线路,重点支持高竹新区客运一体化建设。

我区将坚持群策群力,高标准开展交通强区建设。积极为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建设提供服务保障。力争完成洛碛码头一期工程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加快完善“一环十射三支”铁路网体系,助力铁路枢纽东环线及机场支线建成投用,同步完善古路、统景、郭家3个火车站站点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两江大道北延伸段统景场镇段、G351草坪至古路建筑产业园连接道、G351古路至南北大道等高等级公路建设。针对矿山公园、玉峰山森林公园、中北部片区横向路网短板,有序实施关旱路、双关路、朗玉路等,适时启动新统大路、永高路、大高路等项目建设。

坚持惠民便民,推动综合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新增、优化公交农客路线15条,公交优化道里程38.5公里,开通首条“跨区农村公交”和“跨省农客线路”,打造省际、县际精品客运路线3条,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67.5%……去年,我区坚持交通服务人民,着力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群众的点赞。

今年,我区将织密公交农客线网,新增优化城市和农村公交线路10条,加强与轨道交通的接驳换乘。大力发展“小巷公交”,打通城市公交“神经末梢”,不断提高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不断优化农村客运,开通茨竹至大湾、兴隆至古路等线路,实现铁路东环火车站的无缝接驳。积极协调,适时开通矿山公园、统景风景区等旅游专线,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大力推进城乡客运场站建设。积极支持公交优先道建设,加速实施城区公交首末站建设。加快建设茨竹、古路、大湾等5个农村综合客运站。持续规范货运市场秩序,按照“八个统一”要求,以现有“危货联盟”为基础,组织搭建“普货运输联盟”,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切实改变货运企业“散、小、弱”局面。依托统景、洛碛客运站开展农村物流建设试点工作,构建三级物流服务体系。

在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方面,我区以公众出行、应急智慧、行业管理为重点,以最新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1平台、2中心”,包括渝北智慧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调度中心,推动行业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坚持依法治交,促进行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完善《重庆市渝北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重庆市渝北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等规定,出台公共汽车及农村客运班车营运财政补贴等政策性文件……去年,我区全力深化行业治理,营造了良好的交通安全生产环境,全行业安全生产态势保持持续稳定。

今年,我区将持续强化交通执法,充分运用“多勤联动”执法模式,大力推广非现场执法,实现数据联通共享。围绕危化品安全、道路运输、货车非法改装等重点,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严查非法营运、违规租赁等违法行为。

压实压紧安全责任,落实好“十条措施”、“两单两卡”等制度,持续开展“日周月”隐患排查整治,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和应急演练。以“三客一危”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防控措施。推动“普货运输联盟”创建,完成交安设施治理工程,全力确保行业安全发展。

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做到“三不”“五行”“十不准”,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米”。推行“一窗通办”,增加“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落实周末“不打烊”服务。做好“川渝”“跨省”“全渝”“四区”通办等改革事项的承接和审批工作。做好政策扶持的“加法”,开展“5+2+5”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做好涉企收费的“减法”,降低工程项目履约保证金,及时拨付建设资金,最大限度减少行政许可收费项目和金额,切实为企业减负。

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推进御临河旅游航道治理,推动洛碛复建码头功能整合,完成岸基供电设施建设。投用更多新能源车辆,做好维修企业环保督察、黄标车淘汰等工作,构建绿色低碳的行业发展格局。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