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企业家当自家人 把企业事当自家事
——回兴街道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小记

本报记者 杨荟琳 通讯员 邱菊艳

回兴街道组织调研队伍深入非公企业开展政策宣传

本报记者 胡瑾 摄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如何把营商环境做好、做优?在发展中,回兴街道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

秉持这样的观念,当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难,回兴街道主动作为、积极作为,通过成立“非公企业成长营”、召开各种线上线下招聘会、举办银企对接等,帮助辖区企业找准发展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疏通发展堵点。

打造“非公企业成长营”

激活发展“红色引擎”

“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哪些困惑?”“对政府部门有什么意见建议?”“有哪些需要我们帮忙协调解决……”在回兴街道投资兴业的企业里,经常能看到街道的调研队伍。

他们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走访企业,采取座谈、问卷、党建指导等方式,了解企业的痛点和难点。“街道调研组每次来都会认真帮我们分析问题、出谋划策,感觉我们是一家人。”谈及回兴街道“非公企业成长营”的调研队伍,辖区东实纸业销售总监、党支部书记赵士彦这样告诉记者。

为助推辖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经营业务实现互促共进,回兴街道党工委因地制宜地创建了“非公企业成长营”这种平台式党建模式,抽调精兵强将组建3支调研队伍,走访辖区80余家重点企业和非公党组织,摸排企业发展的问题,激活非公企业的“红色引擎”,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在“非公企业成长营”的孵化下,该街道在各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打造党建教育大课堂、党建提能大擂台、党建先进大讲坛;促进街道党员与企业党员联合、党建工作与人力资源融合;建立“指导员走访——非公党组织收集——街道统筹——多部门解决”的闭环问题处理机制,开通非公企业“一站式”服务和法律咨询平台;通过党建与发展沙龙、资源云共享、拳头产品展示厅“三大机制”促进企业间的“四类合作”……

通过“非公企业成长营”的牵线搭桥,辖区企业实现摸清底数、结对共建、资源共享。

着眼融资难精准施策

为银企“牵线搭桥”

“有街道送来的及时雨,我对办好公司更有信心了!”谈到回兴街道对企业的帮助,重庆琴小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焦勇建总是会以这句话开头。

原来,在发展过程中,重庆琴小宝科技有限公司遭遇了融资难的问题。正在企业为资金问题一筹莫展的时候,回兴街道举办了一场银企对接会。最终,在街道的牵线搭桥下,焦勇建的公司顺利地获得500万元的融资,解除了发展的燃眉之急。

无独有偶,回兴街道辖区的重庆巨豪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玉梅也利用这次机会获得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渝北支行授信3亿元贷款额。

回兴街道辖区有各类市场主体5000多家,如何为这些企业服好务,以“升级版”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回兴街道将重心放在了为企业服务解难上,并从企业最迫切的融资需求入手。为此,去年,该街道联合区金融办、城市更新公司,组织召开银企融资对接会,邀请多家金融机构和有融资需求的17家工商贸企业面对面洽谈,着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现场,企业提出融资需求1.2亿元,银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0余个,金额1000余万元,并在会后又完善了投融资计划,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破解企业“用工荒”

3月1日,回兴街道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带岗”活动。

针对辖区企业反映用工紧张的问题,回兴街道举办了“春暖花开·‘职’等你来”直播带岗活动,为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求职对象和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搭建双向交流平台。直播为求职者讲解了辖区内五家优秀企业的共28个岗位,招聘1233人,主要涉及服装生产制造、汽车材料生产等诸多行业。直播现场,主持人与职业指导师互动,详细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岗位需求、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

据统计,此次直播观看人数达2.2万人次,广大求职者在直播平台评论区咨询,我说你听、你问我答,气氛十分活跃。

此外,为了给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回兴街道组织20家企业、4所学校开展“政校企”三方联席会议,建立人员台账,实现技术型人才共享;依托“春风行动”,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为700多家企业解决用工缺口3000余个,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同时,鼓励企业成立“技术创新党员突击队”,引导企业与辖区高校开展校企对接,学研一体化推进,实现党员示范引领技术创新。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