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个全国“爱耳日”来临
关爱听力健康 聆听精彩未来

本报记者 欧云霄 王彦雪

龙塔街道龙塔社区举行“爱耳日”主题讲座

本报记者 王彦雪 摄

“耳鸣只是一个症状,说明你身体机能在下降,要引起警觉了。”“平常少带耳机,听多了对听力有影响。”……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我区部分镇街开展了”爱耳日“主题活动,宣传健康知识,开展义诊服务,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开展宣传活动 普及爱耳知识

3月1日,洛碛镇残联、洛碛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了“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当天,活动围绕“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的主题,宣传听力健康知识、解答救助政策、开展义诊服务。

“出现耳鸣情况,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的睡眠,还有近期要少带耳机。”家住附近的王阿姨近几天偶尔会有耳鸣症状产生,洛碛中心卫生院的专业医师检查她的耳道之后,给出了建议。

洛碛镇残联工作人员还向居民们发放了听力残疾预防、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康复科普知识宣传单(册)200余份。现场还有专业机构提供的听力测试车为居民开展耳道检查、听力测试、言语评估,专家坐诊接受听力障碍咨询,居民还可预约免费上门服务。

3月2日,龙塔街道龙塔社区在养老服务站开展“迎全国‘爱耳日’,便民服务走进社区”宣传活动。社区志愿者为大家介绍了“爱耳日”的由来,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耳朵的结构及各部位的作用,介绍了耳鸣、耳聋等疾病的症状和应对措施,告诉大家爱耳护耳的重要性,提醒大家养成安全用耳的习惯,并组织大家观看了听力残疾预防、发现、治疗及康复的相关视频。

3月3日,龙塔街道龙盛社区联合养老服务站开展了“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工作人员播放了“爱耳日”宣传视频,向大家讲解了爱耳小知识,并向残疾人和老年人讲解了预防听力损伤与耳聋的注意事项。随后,组织老年人们一起参加“耳语传话”小游戏,大家在欢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爱耳护耳知识。

养成良好习惯 避免听力损伤

“耳朵是人类的第二双眼睛,能帮助我们聆听世界,感知万物。实际上,还有许多人没有认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包括对耳鸣等问题没有正确的认知。”洛碛镇中心卫生院专科医生说:“现在好多年轻人耳朵上总是塞着耳机,街上噪音大,为了听得清楚,他会不自觉地把声音调大来压过外界的噪音。如果长时间如此,肯定会对听力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听力还挺好,但是偶尔有耳鸣发生,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预警,它在告诉你,应该注意爱护你的耳朵了。”为此,医生建议,使用耳机时音量最好不要超过80分贝,使用时间也不宜太长,头戴式耳机相比入耳式耳机,对耳朵更加“友好”。

此外,健康、规律的作息和清淡的饮食同样利于减少耳鸣。熬夜导致睡眠不好,可能会引起耳鸣,耳鸣反过来又会加重失眠,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另外,饮食上,要少吃刺激性和高盐、高糖、高油的食物,身体整体的状况好了,耳朵出现问题的风险自然也就小了。

“线上+线下”齐发力

增强听力残疾预防能力

保护耳朵,从现在做起。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的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中,我区以“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大力宣传爱耳护耳知识和听力残疾康复政策。线上,各街道、社区(村)通过电子屏、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广泛开展听力残疾预防的宣传和知识普及。线下,通过举办听力健康知识讲座、入户进行听力筛查、助听器适配等活动,广泛普及耳科、听力保健科学知识,全面推进全年龄段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听力残疾预防,以提升公众听力残疾预防健康素养水平,增强全社会听力残疾预防能力。

相关新闻

区残联:开展宣传教育 关爱听障市民

本报讯(记者 欧云霄)日前,记者从区残联获悉,去年以来,区残联积极为市民进行免费听力健康筛查,普及耳部疾病防治,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并针对听障人士耐心指导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辅具的正确使用。

同时,区残联结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等工作,大力宣传听力残疾预防知识、听力言语康复知识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帮助符合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家庭及时申请救助。2021年,区残联为18名听障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为2名听障人士发放助听器适配补贴,为1名听障儿童申请人工耳蜗手术,投入经费约28万元。

下一步,区残联将加强宣传教育,整合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残疾预防知识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宣传教育活动,让残疾预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同时,做好康复需求调查和精准康复服务工作,为听力残疾人康复救助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相关链接

这些护耳常识要牢记

耳朵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我们该如何保护呢?记者采访了我区耳鼻喉科医生,为市民分享一些关于爱耳护耳的常识。

常识1:

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

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特别对那些已经有鼓膜穿孔的人,还非常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一旦发炎就会出现耳朵长期流脓的症状,最严重会导致渐进性的听力损害,治疗起来也非常繁琐、费事、费力。那么,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你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把水吸出,再不行可以用电吹风把耳内的水蒸发出来。

常识2:

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他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像氨基糖甙类消炎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伤毛细胞,这种药物引起的耳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有的人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即便用上一点点,也会引起药物性耳聋。因此,在使用药物特别是上述药物时一定要慎之再慎。

常识3:

感冒或坐飞机后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

耳朵和鼻咽部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结构相通。这个管子的作用是调整耳朵内外的压力。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顺着这个管子逆行感染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压力变化过大,咽鼓管不能及时调整耳内压力,也会引起急性中耳炎。中耳内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引起听力障碍,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化脓性病变,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因此,在感冒后或者坐飞机后耳朵出现问题要及时请耳鼻喉科医师诊治,切莫耽误了病情。

常识4:

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医学发现,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治疗越早越好,如果病史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较难了,说“时间就是听力”一点都不过分。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常识5:

小心噪声聋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噪声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听力持续下降的过程,有人喜欢带着耳机大声听音乐,这是现代社会引起噪声性耳聋最常见的原因。噪声性耳聋主要是预防。如不要长时间大声听耳机;过节放鞭炮要离鞭炮远一点,尽可能捂上耳朵;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佩戴隔音用的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

常识6:

避免不正确的掏耳朵

有人喜欢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这其实非常危险,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而影响听力。自己掏耳朵时最好用棉棍沾上一些酒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尽量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另外,不要形成频繁挖耳的习惯。一般来说,一周左右一次足矣。如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本报记者 欧云霄 整理)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