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以“四张清单”推进乡村治理减负增效

木耳镇金刚村干部走访服务村民

本报记者 朱云卿 摄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老肖、老李,出来活动啰!”王秋走村串户,扯着嗓门挨个喊。不一会儿,院坝上,齐刷刷地聚拢了30多名老人。大伙儿凑在一块,开展文艺活动。

在重庆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村里建了互助养老服务点。区里购买服务,让社工入驻,既照料老人,又让村级组织“轻装上阵”。腾出手来,村干部们有了更多时间搞产业,谋发展,干活更有劲。

为推动基层治理减负增效,近年来,渝北区建立自治清单、协助清单、负面清单、证明清单“四张清单”制度,明确基层工作权责,解决了村级组织工作事项多、考核评比多、机构挂牌多、盖章证明多等问题,实现了“松绑减压”。

截至目前,累计减少部门和镇街延伸事项340项,为村级组织总体减负50%以上,在疏通乡村治理“毛细血管”的同时,有效激活乡村振兴的“末梢神经”。

明“主业”

自治清单明确主责

果树成行,蜿蜒伸向远方,翠绿的枝叶旁,橘子缀满枝头。在统景镇远景村,首批种下的百余亩柑橘树产果。

看着金灿灿的果实,村党支部书记游小峰嘴角上扬,他发展柑橘产业的心,更坚定了。

曾经,基层工作“泛行政化”趋势明显,村干部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对如何发展精力不够。远景村亦如此,村里大片土地撂荒。

2018年,渝北区划定四张清单,其中就有自治清单,梳理确定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调解民间纠纷、整治人居环境等23项自治事项,强调要明确主责,强化自治功能,带动群众共谋发展。

明确了“主业”,村支两委挑起发展的担子时,更加地理直气壮。头一件事,就是要组织院坝会,商议如何发展。

“别让地荒着,种点树吧,橘子就很好!”

“橘子树3年才结果呢。”有人摇头。

“种出果实,往哪里卖?卖不出去,烂在地里,怎么办?”

……

院坝里,村民们七嘴八舌,讨论热烈。有的投赞成票,有的则连连摆手。

游小峰掏出笔记本,一一记下。

大大小小的会议,开了几十场。最终确定采取渐进式办法,在村里2500多亩土地上,先种几百亩柑橘,搞个示范,之后再逐步推进。

不过,涉及到村民具体利益时,又有人掉链子。种植柑橘必须流转土地,看到自家的田坎即将推平,有村民打了退堂鼓——“不干了,土地还是自己拿着稳当!”

“老李,你的地还在,只是化零为整了,咱们按亩分红。”磨破嘴、跑断腿,游小峰等村干部一一做工作,终于说服大伙,白纸黑字按手印。

2018年春天,第一批树苗扎下根,蹭蹭地长高。其他村民也看到了希望,逐渐参与进来。除了土地入股,还有不少村民投入资金参股,村集体实力更强劲。

如今,村里已经种植2100多亩柑橘,看着荒地不荒,树枝开花结果,村民们脸上也乐开了花。

不只是远景村,渝北各村确定自治清单后,村支两委更加聚焦发展主业,既减负,又增效。

在江口村,休闲的亭子里摆上一桌一椅,老百姓边喝茶边唠嗑,在闲聊之间,事情也解决了。

江口村总结探索出“民情茶室”自治模式,在老百姓集中居住地设置“一室一桌一茶”,听民情、解民忧、聚民心,统一群众思想,营造“村级事务大家互商、同心共办”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前,该村已栽植优质特色柑橘5500亩,达到丰产期后预计年纯收入5000万元。

“以前,村民靠火车头带,现在,大家都是动车组。”游小峰说,强化自治功能后,经济发展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精气神更足,村干部们负担反而更小。

除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也是村级组织的重要职责。渝北区鼓励村级组织提高治理水平,建立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大力推行“三事分流”工作法,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全面实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纵深推进扫黑除恶等各项工作,完善基层治理。

定“副业”

协助清单推进共治

在木耳镇金刚村,村委会副主任莫均翠常常要完成镇里的各种考核、区级部门交派的工作任务,加班是常态,手机里的微信群响个不停。

现在,莫均翠被随意摊派的事少了,手机也安静了许多。这得益于协助清单,渝北区划定协助清单,明确村委会应当协助政府开展的27项工作,把不该基层组织干的事挡在“门外”。累计减少部门、镇街延伸事项340余项,并严格督促部门、镇街为村级组织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给予支持和保障。

这不,金刚村的互助养老服务,就得到了区民政局的协助,老人们的活动多了,精气神好了,村里更热闹了。

金刚村由3个村合并而来,面积大、老人多,常住人口达1500多人,可仅有8名村干部。村干部们想组织常态化的文化活动,可又精力不够。

“以前,过年过节才会组织大家聚一聚,如今,隔三岔五,就有活动。”70岁的老人肖甫中说道。

2018年,渝北区民政局购买禾木社工组织服务,安排2名社工入驻村里的集中居住点,帮助村干部服务老人,减轻村级组织工作负担。

在社工王秋的帮助下,肖甫中玩智能手机越来越顺手,网上办理事项基本都学会。

王秋和同事经常组织老人们聚会,开展套圈、歌舞、下棋等文艺活动,实现“报团取暖”。

72岁的村民肖远玖参加活动很是积极。“我天天来,和大伙儿一起看电视、玩玩游戏。”他笑着说。

社工组织还帮助村民发展。在统景镇西新村,社工机构为14户贫困户提供培训等服务,提升其技能,帮助建立西新村水果销售联盟,帮销贫困户农产品4.5万余元,培育起一支贫困家庭妇女“半边天”工作队,引导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文明乡风培育、农村精神文化活动等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挤“水分”

证明清单减轻负担

周六一大早,长堰村村支书陈传普就往村里的养兔场跑。搁以前,陈传普常常忙着盖章。

村民要证明自己没有犯罪记录、没有享受征地拆迁补偿、在老家没有房子等等,大伙的第一反应是:“走,找陈书记盖章去。”

曾经,很多村民家里孩子上学想吃免费营养午餐,学校要求村里开贫困证明。一到周末,家长们就纷纷往村委会楼里跑。

“贫困户才能享受免费午餐,这证明,我没办法开。”陈传普给村民解释。可村民说:“就是村里开”,非扭着他。不开,又同情孩子没有免费午餐吃;开了,又说不过去。他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

自从渝北区确定村委会证明清单,治理“村委万能章”,除了7项证明事项,村里一律不开其他证明。陈传普舒了一口气,有了更多时间谋发展、抓治理。

除了证明清单,渝北还列出负面清单划“红线”,明确要求区级部门和镇街不得将行政执法、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等7个方面执法事项交由村级组织实施,让村居干部“去行政化”,让村级组织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把主要精力拿干实事。目前,共核减部门、镇街在村级组织设立的职责事项18个,规范工作制度25项。

“有了‘四张清单’,干事就有了标尺,干什么、不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一目了然。”陈传普说,村支两委责任边界厘清了,村干部从千头万绪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干事创业心更齐、劲更足。

“减负”之后,乡村更有活力,治理更有效率。2021年,渝北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营性收入3.3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185.6万元。先进榜样不断涌现,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在乡村逐渐成型,村民精神面貌更加向好。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