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多年,这家企业“逆袭”创收5000万元
——川渝高竹新区加强区域合作背后的故事

川渝高竹新区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本报记者 胡瑾 摄

机器轰鸣,一派繁忙。

新年伊始,位于川渝高竹新区的四川力登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简称力登维)订单不断:东风商务车G6汽车顶盖协同开发、长安新能源车型后排座研制、深圳比亚迪汽车顶盖加工……工期已经排到除夕。

近日,力登维技术中心技术总监邓勇告诉记者,刚刚过去的2021年,公司创收近5000万元,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

“区域合作让我们吃下‘定心丸’。”邓勇坦言,力登维的“逆袭”,得益于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渝北与广安的务实合作,让企业信心倍增!”

合力通堵点

加快构建外联内畅大通道

川渝高竹新区的前身是四川省邻水县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建于2012年,主要配套重庆承接发展工业经济。2014年,力登维从重庆九龙坡区迁到这里。此后公司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却连续6年亏损。

“首先是道路制约了我们的发展。”邓勇说,过去高滩园区无论是到渝北城区,还是去邻水县城,都要1个多小时车程,并且路窄、弯多、坡陡,“紧邻重庆主城区是这里最大的优势,但‘近而不快’又是很现实的劣势。”

有一次,客户乘车从江北国际机场到力登维考察,在山路上被颠簸得晕车了;在园区考察3天,住宿条件差,晚上又睡不着觉……

因此,力登维不但引不来大客户,连招聘员工也有困难。因为交通不畅,力登维不得不在两江新区建立了周转中心,以保证能按时给重庆主城客户配送汽车部件。

“破除瓶颈、打通堵点,全力建设大通道。”川渝高竹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1月以来,川渝高竹新区积极谋划川渝大道、合广长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项目,强力推进南北大道北延段、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新区外联内畅、安全快捷的进出大通道。

2021年6月29日,渝北区南北大道二期工程正式通车,渝北新增了一条通往四川邻水的大通道,从两路城区到川渝高竹新区车程缩短到1小时内。

现在,南北大道邻水段正加紧施工,有望到2023年实现全线通车。届时,两路到川渝高竹新区车程只需要40分钟。与此同时,川渝大道项目也加速推进,高竹互通正火热建设中。

如今,力登维已撤掉设在重庆主城的周转中心,直接改从工厂向主城客户派送产品。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可节省100多万元支出。

“区域合作,让道路建设更顺利。”川渝高竹新区相关负责人坦言,过去,南北大道因为区域问题,只能修到渝北茨竹镇;邻水的川渝大道因为土地问题,修了两公里就成了“断头路”。他看了看办公楼上“强化一家亲意识、树牢一盘棋思维、贯彻一体化理念”的标语,笑言道,“现在,路子就更宽了。”

从渝北引水

跨省域化解新区用水难

2021年6月,渝北区茨竹镇卫星水库的一级饮用水源被引到了川渝高竹新区,彻底解决了新区5000余人的用水难题。

“这水盼了七八年啊。”新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以前高滩园区水资源就相对匮乏,一到旱季或雨少季节,园区只能限时用水甚至停水,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眼巴巴看着3公里外就是渝北茨竹镇卫星水库,却因行政区划无法跨省域供水。”

2021年5月下旬,川渝高竹新区筹委会召开协调推进会,通过了从渝北茨竹镇卫星水库取水项目设计方案。根据方案,项目沿线涉及多家企业和农户,同时需要协调渝北区交通局、茨竹镇以及四川邻水高滩镇等相关单位,但紧密的区域合作保障了跨省域供水工程顺利推进。经过20多天昼夜施工,总长约7.5公里的供水管道主体安装工程全部完成,6月底成功通水。

在川渝高竹新区,居民可谓既盼水又怕水。中兴河径直从川渝高竹新区穿境而过,最窄处仅1米左右。每年汛期,由于泄洪道不畅导致洪水倒灌社区场镇,下游农田时常被淹,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园区企业正常生产。

2021年初,中兴河生态治理项目启动实施,并于当年汛期完工。该工程以河道综合治理为重点,河道拓宽到6—8米,急弯处河流改道,岸坡生态处理防止水土流失,清淤改善河道水质,河道两侧植草绿化,在打造亮丽河道风景线的同时,实现了泄洪防汛功能和生态景观功能的有机统一。

用水有了保障、洪涝得到治理,这让新区更多的企业安下心来。力登维员工高兴地说:“用电和用气也有了更大的保障,新区发展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联建办税厅

首创“跨省税费征管一体化”

2021年11月25日,全国首个跨省税费征管服务平台——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打破了税费征管的“行政边界、层级界限、空间分割”,打通了跨省办税缴费“最后一公里”。

川渝高竹新区涉及到重庆四川两地,渝北区、广安市和邻水县三方在税费政策、征管流程、纳税服务标准、法制事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经梳理对比,发现差异多达801项。

“我们按照‘1+2+4’改革路径,探索税费征管改革,最终实现人员同管、业务同办、征管同步、服务同质、信息同享。”川渝高竹新区财税金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1”即一个目标:实现财税一体化管理;“2”即两个定位:打造川渝地区税费征管试验区、跨省域集成服务示范区;“4”即四个首创:一个机构统征管、一本目录明口径、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系统优服务。

随着《川渝高竹新区税费政策差异执行规范》出台,达成一致执行口径的税费政策有42项;统一优化报送资料、审批时限、征管流程76项,“最多跑一次”“非接触式办税”和“全市(省)通办”纳税服务事项607项,有效提升了新区纳税人办税体验。

线下,两地联建办税厅合署办公,消除人员编制隶属关系,打破身份界限,按1∶1比例首期派驻6名业务骨干,联合开展新区税费一体化征管工作;线上,推出川渝高竹新区电子税务局软件系统,确保纳税人登录一个平台,即可办理川渝两地所有税务业务。

“所有税费事项在这里都可实现跨省通办。”力登维财务经理王雪称,以前办理税费业务,要到渝北城区或邻水县城,开车来去加上办理时间要大半天,“现在10来分钟就到了办税厅,10来分钟就办完”。

区域间的合作,升级完善了川渝高竹新区的基础设施、打破了川渝行政壁垒,让企业安下心来,有了更多的盼头。

近年来,力登维加大了新产品研发力度,连续两年投入1000多万元研发经费,累计获得12个发明专利,先后成为陕汽卧铺、东风小康、长城炮、特斯拉等的汽车顶棚供应商。现在,该公司又购买了50亩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力争2023年实现产值超1亿元。

“像力登维一样信心倍增的企业越来越多。”川渝高竹新区相关负责人称,截至目前,高竹新区累计入驻企业167户,签约川渝共建重大项目33个,高竹开发公司获23家金融机构可用融资贷款33.6亿元,“我们更加有信心,把川渝高竹新区打造成区域协作样板”。

(据《重庆日报》)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