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的寒假,一样精彩!
——快来看看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寒假大餐”

本报记者 杨青

渝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寒假期间开设了众多趣味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轮滑课

孩子们正在上阅读课

“这个面塑真漂亮,我也要学。”10岁的肖昱舟见到刚捏好的逼真面塑,兴奋不已。近日,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寒假托管班上,肖昱舟和20多个小朋友们一同体验民间传统技艺,享受童趣时光。

“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寒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丰盛的“假期大餐”,一起去看看吧!

感受传统民俗乐趣

“双减”后的首个寒假,对渝北中小学生来说,变化最大的是不用再去五花八门的培训班“沉浸式”补习,自由自在的时间更多了。

一到寒假,中央公园小学的肖昱舟就催着妈妈出门,去最期待的地方——渝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寒假托管班。“我要去看科幻书籍,还要和老师学习捏娃娃!”

在寒假托管班的首堂民俗体验课堂上,就有肖昱舟喜欢的捏面塑活动,只见他一边轻轻搓着白色的面团,一边聚精会神地听非遗传承人讲注意事项。“今天我们来学做‘团宝小红梅’,要注意小红梅头和身体的比例,头要捏得圆圆的,红色的梅花花瓣要捏得细致。”

肖昱舟和20多位小朋友们学着老师的步骤,小心翼翼地搓出圆圆的头、胖胖的身体、粉红色的小花儿……刚刚热闹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小朋友们充满了好奇心,热情高涨,尽情地创作,不一会儿,一个个色彩斑斓、活灵活现的作品依次呈现。

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孩子们可以徜徉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受这里丰富活动带来的乐趣,享受着自己精彩纷呈的假期生活,体验到课本外的精彩世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介绍,孩子们除了在此完成寒假作业外,托管班还安排了阅读、绘画、剪纸、泥塑、看电影、VR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优质的托管服务,既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其实,早在“双减”之前,渝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就树立了“立德树人 乐行育人”服务宗旨,遵循“教育性、公益性、趣味性”校外教育原则,从“红色教育、科技创新、益智陶情、艺美赏析、运动健康、动手动脑、启迪开发、发现特长”等多方面展开建构,设计开发传统文化普及、非遗传承、校外研学等10多门特色课程,供学生“点餐”,基本形成了类别丰富、层次多元的校外兴趣课程体系。

课堂设在海洋馆,设在滑雪场,设在户外山林间……立足于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建设,综合国防教育、劳动教育、自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实践活动,让每名学生都可以参与自己喜爱的兴趣活动。

特色课程强素质

走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轮滑室,平整的轮滑操场上,10多名孩子全副武装,戴着头盔,脚踩轮滑鞋。随着教练的一声令下,这群小精灵儿仿若插上了“隐形的翅膀”,身体微微前倾,时而在轮滑室里飞快地前行,时而灵巧地旋转打圈做出各种花式动作,呈现了轮滑的速度与激情。

6岁的施羽墨练习得十分认真,堪称一名轮滑运动“铁杆粉丝”。“我4岁多就开始学习轮滑了!今年还得了渝北区轮滑少儿组第二名。”施羽墨像一只兴奋的小鸟,她说,“轮滑运动十分有趣,我摔过几次,但不怕疼,我就是要坚持学。”

“轮滑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很好地锻炼了孩子的关节灵活性和四肢平衡能力,不用去培训班了,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更有意义,现在孩子学了1年多,变化很大,身体素质好了很多。”施妈妈说,选择青少年活动中心,首先是被课程吸引,不功利,以培养兴趣为主,循序渐进;其次就是这里多年坚持公益普惠,性价比高。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为打造特色课程,展现中心新活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培训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跆拳道、舞蹈、篮球、轮滑等10余种公益课程,尤其把轮滑、舞蹈课作为特色课程带入校园,免费对学生培训。同时,依托外联“名师工作室”,积极打造名师课堂品牌项目,引进优质师资为学生授课指导,注重学以致用。如今,一系列丰富培训课程不仅大幅拓宽优质校外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也促进了渝北广大的青少年儿童学其所长、学其所爱。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