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和顺)1月17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区委书记于会文应邀参加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记者会,系统介绍渝北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战略考量和生动实践。
记者获悉,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期间,大会将分别举行“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工作”3场专题记者会,邀请8名市人大代表、4名市政协委员和2名市级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17日天下午,市人大代表、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市人大代表、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道藩;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牟小云;市政协委员、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洪铭;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列席人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董建国出席了本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记者会。
于会文在记者会上发言时,简要介绍了渝北区具有的各项比较优势,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渝北区委、区政府对“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刻理解和战略举措。他说,渝北区作为重庆经济第一大区,在全市经济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市经济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中流砥柱,理应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干在最实处、走在最前列。
于会文说,渝北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是全市最大的汽车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和进出口基地,是西部少有的“空铁公水轨”多式联运大通道,拥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首批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文明城区等30多块金字招牌,还拥有综合保税区、悦来国际会展城、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两江国际商务中心等10多个开发开放平台,发展空间广阔,市场潜力巨大,科技创新蓄势待发,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刚刚闭幕的渝北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了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区的目标定位,绘就了渝北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搭建了渝北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已经在战略上掌握了主动、谋得了先机,渝北高质量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大戏好戏还在后头。下一步,就是要围绕建设“四个大区”、打造“标杆城区”,在战术上精准施策,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于会文说,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渝北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扛起全市第一经济大区“稳”的担当和“进”的责任。我们已经制定了“2+4+1”的现代工业体系、“5+3+1”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和“3+6+1”的现代农业体系。下一步,将坚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全面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加快补链延链强链壮链,力争到2026年经济总量突破32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200亿元,再造一个渝北工业,成为领跑成渝地区的经济强区。
“高质量发展必须培育好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真正打牢高标准市场主体的微观基础。”于会文说,渝北现有各类市场主体15.6万户,其中2021年新增了4万户,充分反映了渝北市场经营活跃、发展后劲十足、“双创”氛围浓厚,与渝北高质量发展的态势高度匹配。几天前,我们刚召开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大会,明确提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区委、区政府的“一号工程”,诚意满满地推出了“3+1”配套政策措施,干货很多、含金量很高,举全区之力打造成渝地区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诚信最优、配套最佳的营商环境,必将吸引更多优秀企业来渝北落地生根、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在渝北发展壮大,我们有信心让各类企业在渝北稳得住、长得大、发展得好。
于会文表示,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性不断增强、微观经济真正有竞争力的发展,也要实现创新真正成为第一动力、实现全方位开放的发展,还要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推进创新驱动方面,渝北将牢牢牵住策源性创新这个“牛鼻子”,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着力引进孵化一批具有极强创新力、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吸引落地一批大院大所来渝北设立研发平台和分支机构,培育打造一批引领型、突破型、支撑型的科创载体,依托仙桃数据谷打造重庆汽车智能化产业园,力争202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5%,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至少5家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努力成为成渝地区最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区。在推动开放发展方面,将深度参与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深化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做好空对空、空对水、空对陆、空对铁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效应,实现江北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60万吨、跻身全国前五,5年进出口总额累计突破1万亿元,成为面向东盟、外联欧美、辐射全球的临空经济、枢纽经济示范窗口和成渝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实现绿色发展方面,将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让220万渝北人民和所有投资者在渝北畅享碧水青山蔚蓝天,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底色、提亮高光。
“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于会文说,渝北是全市唯一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超200平方公里和常住人口超220万的“双200”城区,每年净增人口超过10万,如何做好人民群众的就学、就医、就业和停车、出行、娱乐、消费等“急难愁盼”问题,是区委、区政府必须答好的民生答卷。接下来,渝北将紧扣“一体化”和“高品质”两个关键,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守住安全和稳定底线的前提下,进一步健全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千方百计以就业为中心增加群众收入,与中铁集团合作投入500亿元推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养老、育小、扶弱、畅行”四类惠民工程,拿出更多实招硬招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争当成渝地区推进共同富裕的排头兵。
针对重庆日报记者现场提出的“重庆刚刚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渝北作为其承载地,下一步有什么具体举措”的问题,于会文回答说,月初,我们刚刚获批西部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这为渝北对外开放搭建了新的更高平台。随着“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获批,重庆作为全国六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兼有港口型、陆港型和空港型“水陆空三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渝北将联合重庆机场集团及综合保税区,聚焦四大发展定位,努力建成西部领先、国际知名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一是加快完善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无缝连接的“空铁公水轨”多式联运体系,打造西部地区服务功能最完善的国际航空物流枢纽;二是深化与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合作,打造中新航空物流中转集结中心和全球重要供应链控制中心;三是依托航空物流通道、航空口岸、保税港区等优势,全面提升口岸枢纽功能,打造港、产、城、人、企等资源要素高度集聚、深度融合的临空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四是加快建设航空应急物资、战略储备、供应链保障基地,打造西部重要的国家战略安全保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