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供需矛盾 破解“停车难” 我区多措并举实施缓堵促畅

  重庆八中渝北校区附近新建成的停车场

本报记者 胡瑾 摄

城市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新的烦恼,“停车难”正是其中一项。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缓堵促畅工作,将公共停车场建设、现有停车场(位)管理作为“缓堵促畅”工作重要抓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取得了一定成效。

想群众之所想因地制宜建设停车场

近日,到重庆八中渝北校区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发现,得益于新建成的临时停车场,等待孩子时不再担心车没地方停。

“以前没得地方停车,上下学时校门口经常堵车,有时接到孩子都还要等前面的车走了才行,很闹心,现在修了停车场,一是我们有地方等了,二是接到孩子很快就走了,不耽误时间。”一位家长说。据介绍,家长们提到的临时停车场是空港新城公司为解决校门停车“顽疾”,投资390余万元所建,临时停车场共设置了292个停车位,建成后实现了引导家长有序停车的目标,充分缓解了八中门口临时性道路拥堵情况发生。

近年来,空港新城片区快速发展,片区停车位缺口大,路边停车位少、周转率低的问题随之显现,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空港新城公司利用城市公园等现有资源建设停车场,建设一批启用一批,全面增加片区停车位供给。目前,观音公园停车场、香港置地中央公园2号停车场、双兰停车场、同茂大桥旁货运停车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望乡变电站生态停车场已完成方案设计、预算编制、施工招标挂网等工作,计划12月建成投用,建成后将新增停车位1379个,极大方便市民出行。

急群众之所急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

空港新城片区停车难问题的缓解正是我区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缓堵促畅工作的一个缩影。以今年为例,我区就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多措并举缓解“停车难”。

在具体工作中,我区加快推进老旧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充分利用空地、小游园、公园、机关事业单位公房等增加老旧城区停车供给。同时,稳步推进新区公共停车场建设,进一步摸清现状,预测未来停车供需关系,按需推进规划停车场建设。另外,配套轨道站点建设P+R停车场5个,实现停车与轨道无缝衔接。大力推进机械停车楼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公共停车场建设也并非一时之功,2022年,我区还将续建耍坝地下停车场、余松路小游园停车场等7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位2471个,总投资约5.55亿元;新建木鱼石公园、碧津游乐园、凯歌二支路等11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位3763个,总投资约7.19亿元,随着公共停车场建设不断推进,我区“停车难”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

解群众之所难建管并重提高使用率

解决“停车难”问题不止在于建设,对原有停车场(位)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使用率,也一样可以解决问题。因此,在工作中,我区还通过科学施划路内停车位、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以及推动停车信息共享等手段,缓解现有“停车难”问题。

据了解,区住建委牵头,组织人员对路内智慧停车位梳理统计、实时分析,通过智慧管理提高路内停车泊位周转率,有效利用城市道路资源。按照计划,2022年,我区计划实施老旧小区周边新增分时段停车项目(可新增路内停车位约2090个)及PPP智慧停车改造项目(可新增路内停车位约6000个)。

同时,创新资源盘活机制。一方面鼓励停车资源开放共享,引导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设施错时对外开放,鼓励有条件的居住区与周边商业办公建筑等错时共享停车泊位。另一方面通过经济杠杆调控停车需求,采取差别化费率收费等方式优化停车价格机制、建立不同类型停车场收入调节机制,引导停车资源合理使用,保障停车设施供需平衡。

另外,创新推动停车信息共享。加快建立全区停车诱导系统,加强动静态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升停车便利性,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把停车场智能化建设纳入规划建设环节,作为强制建设内容;积极引导现有停车场进行智能管理升级改造,提升车库服务质量;加快建设仙桃数据谷智慧管理中心,实现我区数据资源整合,为市民提供全覆盖的车位查询、收费查询、停车诱导、车位预定、停车导航、在线支付、共享车位等服务,盘活现有停车位资源。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