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湖街道打造“老兵之家”——
退役军人有烦恼,快到“家”里唠唠嗑

本报记者 杨荟琳 

如何为迷茫的老兵指引前方的路,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如何引导老兵们退伍不褪色,继续弘扬军人之魂,发扬余热和正能量?如何让老兵们收获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面对这道考题,双龙湖街道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以建设“老兵之家”为载体,为老兵们打造一个就业创业、施展才华、展现价值的平台。

如今,这个街巷里占地400平方米的“老兵之家”,已然成为了退役军人们的家。自创办以来,已累计接待退役军人近4000人次。在这里,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正在上演。

老兵就业遇难题

快来“家”里坐一坐

“陈老师经常帮助我们,我们有就业方面的问题,就会来这里坐一坐,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个习惯。”说话的是“老兵之家”的常客小程。

小程告诉记者,他是一个退役军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了双龙湖街道有个“老兵之家”,于是慕名而来咨询就业与创业的相关政策。来到这里,看到屋子里摆放的军帽、皮带等“老物件”,让前来咨询的小程倍感亲切,仿佛把他带回了曾经的军旅生涯。随后,“老兵之家”的“大管家”陈功热情地接待了小程,为他解答了疑惑,这让原本迷茫的他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所以,他之后没事就会到这里来转转,而陈功也成为了小程的“创业导师”。

“我希望通过此举,能够帮助更多的退役士兵找到新的方向。”谈及“老兵之家”的创办初衷,“大管家”陈功这样说。今年50岁的陈功也是一名退役军人。1994年,从部队退伍后,陈功依靠在部队里学到的技术和区级部门的指导,他创办了重庆市渝北区两江职业培训学校。为了帮助更多的退役军人成功就业,陈功针对退役军人学员,给予学费减半的优惠。

但考虑到学校的辐射太小,去年4月,陈功在双龙湖街道的支持下,投入了50万元建设了双龙湖街道“老兵之家”,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交流互促进步的平台。“老兵之家”包括多功能活动休闲区、文化学习室、老兵接待室、军旅元素展厅等区域,向退役军人及其家属免费开放,让他们在这里交流感情、互助互帮、培训就业创业技能。“双龙湖街道‘老兵之家’是渝北区首个民建公助的老兵交流场所,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更多平台。”双龙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坤敏介绍。

“老兵之家”自从开业后,就热闹非凡:去年9月,联合两江职业培训学校组建老兵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开设挖机、叉车、铲车、焊工、电工等技能培训;今年联合两江职业培训中心对173名退役军人开展免费技能培训3期,让参加培训的退役军人就业率达97.2%,人均月收入6500元;今年3月成立了老兵“不要烦”工作室,配备4名服务工作人员,为老兵开展心理疏导、困难帮扶、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目前已帮扶退役困难军人及家庭11户20人次。

成立志愿服务队

为老兵开辟“新战场”

11月1日下午2时,21岁的杨发鑫穿上了志愿者的马甲正式上岗。

杨发鑫如今有个新的身份——双龙湖街道“老兵之家”老兵志愿者服务队队员。而当天下午,他的任务就是开展治安巡逻。

“立正——”“稍息——”待志愿服务队队长整理完军姿后,包括杨发鑫在内的志愿者们便开始围绕辖区大小街道巡查安全隐患、城市卫生等情况。

“我觉得这个组织挺好的,让我们可以发挥余热,奉献社会。”谈及加入这个团队的初衷,杨发鑫打开了话匣子。他坦言,在退伍之后,有些迷茫。但这样迷茫的日子在他参加了一次双龙湖街道“老兵之家”组织的“老兵故事汇”党史宣讲团宣讲会后,就此终结。宣讲会上,杨发鑫被包括陈功在内的退役老兵“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的精神所感染。活动结束后,他立即联系到陈功,并表示希望能够加入老兵志愿者服务队。也就是因为这样,他成为了这支志愿服务队的成员。

这支志愿服务队由20名退役军人党员组成,成员年龄大多在40岁左右,最年轻的就是他这个“00”后小伙。

“加入到这个队伍后,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充实了,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收获了满足感。”杨发鑫表示,志愿服务队成立后,他曾和队员一起前往街道辖区疫苗接种现场维护秩序,制止乱插队行为,疏导居民持久排队的烦躁情绪,维护疫苗接种现场良好秩序。截至目前,这支队伍开展疫苗接种秩序维护,服务受众群体达5.2万人次,得到居民的高度称赞。积极参与街道辖区平安巡逻42次,有效补给辖区警力不足的局面,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安全感。在双龙湖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协助工作人员开展信息录入等工作,同时,发挥年轻人学习能力强的优势,在“老兵之家”为大家讲授电工培训的知识。

如今,双龙湖街道“老兵之家”成为了退役军人发挥余热的新战场。

建立三级常态化联系制度

把服务送进“最后一百米”

双龙湖街道“老兵之家”只是渝北扎实开展双拥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区的退役军人,我区运用“网格化管理+退役军人服务”模式,建立覆盖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常态化联系制度。全区114个服务对象100人以上的村社被纳入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的创建范围。镇街领导干部包干村(社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以双龙湖为例,目前双龙湖辖区18个社区都有了各自的退役军人服务点,可以为退役军人提供规范便捷的服务。“几天前,渝北举行‘抗美援朝老兵看电影’活动,我们志愿者第一时间前往老兵家中,接送他们观影。”杨坤敏介绍说。

不仅如此。为了破除环节的“藩篱”,把服务输入到“最后一百米”,我区形成了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三社融合”格局。比如,退役军人樊照强是双龙湖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又是“老兵不要烦”工作室主任,还是老兵志愿服务队的副队长。三种身份让他在不同岗位上沟通更加顺畅,也让渝北双拥工作更有保障。数据显示,渝北2020年全年联系退役军人108987人次,走访86393人次,收集意见1823条,提供公益岗位80个,解决问题2806个,落实慰问经费215万元。

目前在渝北,为优抚对象多做暖心事、贴心事已成为全社会共识,而在这个过程中,优抚对象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越来越强,一个“老兵之家”也真正成为了老兵们温暖的“家”。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