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资源部在联合国生态文明论坛上发布《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

本报记者 蒋婧 通讯员 石少云 

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

本报记者 蒋婧 提供

近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主题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论坛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含18个案例)。渝北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案例从相关部委、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公益组织等单位推荐的127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18个优秀案例。这是渝北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统筹推进矿区生态修复

据悉,铜锣山是重庆市“四山”之一,是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是重庆主城“肺叶”,对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的露天采矿活动造成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生态退化严重,安全隐患突出。

渝北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全面关闭采石场,将41个集中连片的废弃矿坑及14.87平方公里影响区统一规划,按照分区思路,统筹开展山上、山腰、山下系统修复。

结合区位优势及周边其他产业布局,将矿业遗迹展示与生态旅游结合,打造矿山文化旅游区。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统筹推进,力争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展示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样板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区。目前,该片区生态修复综合效益已显著呈现。

在全面调查基础上,我区针对铜锣山重点存在水源涵养能力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低、生物多样性减少、乡村景观质量低等问题,因地制宜明确“全面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系统综合设计、协同共生设计”四大策略,编制形成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确定实施生态保育、生态修复、合理利用、科普宣传等工作重点,同步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国土绿化、水环境调查及修复等有关工程,全力进行矿山生态修复。

同时,我区秉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理念,按照“生态保育区、生态修复区、合理利用区”分区思路,统筹开展“山上”、“山腰”、“山下”系统修复。“山上”重点开展环山公路沿线国土绿化、景观步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山腰”重点开展废弃矿山及其影响区、矿坑水体生态修复;“山下”重点开展包括田水路林村等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同时统筹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地下水调查、村庄整治等10个子类工作。

发挥好政策资金组合效应

持续发力探索试点新举措

据区规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统筹推进,充分整合各部门政策措施,发挥政策组合效应,探索试点新举措。一是科学规划空间布局。优化“四山”管控边界,保障必需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空间。科学编制村规划,将生态修复与后续铜锣山旅游发展相结合,形成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乡村发展格局。二是建立专项资金。依托铜锣山国土综合整治和矿山生态修复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生态地票收益,建立生态修复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保障生态修复长效资金投入。三是盘活利用闲置集体建设用地。探索农房整宗地收益权收储,积极推进闲置宅基地依法有序盘活利用,拓宽乡村旅游产业项目落地渠道。四是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编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通过矿山修复预留建设用地配套产业项目等激励政策扩大招商,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与此同时,我区着力实施重庆主城区“四山”保护提升行动,充分利用保护修复后的优良生态资源,按照“规划先行、局部推进、平台运作,共建共享”思路,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融合路径,大力实施矿山公园建设,积极促进铜锣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目前,铜锣山矿山公园首开区约1800亩已对外公益开放,游人如织,高峰期日接待高达两万余人,已成为重庆的“网红景点”,有重庆“小九寨”之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显著。

生态修复综合效益显著

让清水绿岸尽收眼底

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完成1-5期(10个矿坑)矿山生态修复107公顷,在建6-12期(15个矿坑)93公顷预计在2021年12月前完成,新增耕地、林地等农用地140余公顷,种植树木近40万株,消除边坡等安全隐患54处,铜锣山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率将达到70%;治理后的矿坑水体全部达到三类水标准以上;完成国土综合整治5000亩,道路、水利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土绿化营林改造近万亩,既增加了森林覆盖率,同时吸引了猫头鹰、野鸡等野生鸟类和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觅食栖息,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人居环境整治改善720余户村民居住条件,群众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矿坑蝶变成公园,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对铜锣山的生态景观给予高度评价。吸纳周边村民200余人就业和创业,人均增收约2万元,并通过无偿提供农产品交易区售卖农副产品、农户开设农家乐、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以地入股与社会投资主体合作办企等多种方式,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农户增收。

今年6月25日,铜锣山矿山公园正式开园迎客,开通了小火车、观光车、餐车等特色服务,并同步推出矿山文创产品。预计全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周边镇村及群众围绕景区做产业、做配套、做服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000万元。

区规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区将充分利用铜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成果,统筹周边景观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规划引领,计划投入资金20亿元,全力推进铜锣山矿山公园建设,力争打造成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5A级国家旅游景区,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