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地灾监测治理 守护群众“生命线”
——茨竹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张泽美 通讯员 董先炼 

茨竹镇开展危岩边坡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本报记者 张泽美 摄

今年8、9月,茨竹镇连降暴雨,导致新发生地质灾害点8处,目前全镇共有47个地质灾害点,占全区地灾隐患点总数的五分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严峻形势,茨竹镇党委、政府践行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信念,坚守地质灾害防治阵地,对地灾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做到逢会必讲、会后严抓,镇、村层层落实责任,将防灾责任细化落实到人,落实到行动,地灾防治工作有序推进,平稳可控。

截至目前,该镇无一例伤亡安全事故发生,全镇地灾隐患点受威胁村民实现了“应搬尽搬”。同时,对地灾隐患点做到早发现、快响应、及时处置,投入资金对辖区隐患严重和安全问题突出的地灾隐患点开展应急性治理,实现了“在第一时间排危除患,确保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万无一失”。

隐患监测,全天候无盲区

茨竹镇属山区丘陵地带,是典型的山地大镇,高山沟谷的特殊地形地貌存在突出的地灾安全隐患,目前登记的47处地质灾害点主要为滑坡和危岩地质灾害,分布面广、危害性大。

“地灾防治,责任重于山,我们把每一处地灾点都当作防灾的战斗‘阵地’,加强隐患排查,凡遇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时,做到隐患监测全天候无盲区。”该镇分管负责人表示。

茨竹镇对每一个地灾点都落实了一名地灾监测员,凡遇强降雨天气,监测员都坚守在地灾点现场开展全天候的巡查监测工作,确保巡查监测全覆盖。一旦有险情发生,监测员就会敲响铜锣,村民听到锣声后便会紧急撤离。但凡上级相关部门发布了预警信息,镇里都会在第一时间转发给每一个监测员,落实极端天气下的监测巡查。重点区域监测人员还逐户电话联系灾情威胁住户时刻保持警醒,做好安全防范和应急撤离准备。在每一个地灾点,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地灾应急演练,让村民掌握灾害前兆、监测方法、预警方式、处置办法及躲避路线等知识,不断增强群众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危险发生时,我首先是逃生要紧、保命第一,不会去拿任何东西。”玉兰村村民周玉兵表示,通过多次参加地灾应急演练,他和家人已经掌握了应急逃生的方法和技能。

新泉村监测员邓伟告诉记者,他巡查的重点是观察岩壁有无开裂、地面是否存在冒浑水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隐患,就立即向镇里报告,镇上会立即向驻镇地灾防治技术支撑单位重庆107地质队报告,地质队安排专业人士会迅速前往隐患点进行专业调查并找出结论,镇里随即果断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邓伟说。

为压紧压实隐患监测责任,该镇还建立了地灾微信群,每一名监测员将每次排查巡查情况及时发到群里,让地质隐患报告、现场调查和处置决策、应急处置措施无缝衔接,做到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同时,该镇对监测员实行奖惩考核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监测员,镇里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表现较差、履职不到位的监测员,则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群众搬迁,全覆盖无遗漏

在全天候无盲区监测排查巡查的基础上,茨竹镇一经发现隐患迹象立即采取措施,让隐患点的群众“早撤快跑”,做到“应搬尽搬”全覆盖无遗漏。

“多亏了干部们苦口婆心地给我做思想工作,帮助我及时进行撤离,要不然后果真是不敢多想!”放牛坪村1组村民夏启茂心有余悸地说。

原来,9月8日,茨竹镇收到驻守地质队告知“夏启茂家房屋后侧斜坡出现变形滑塌的迹象,若遇较大降雨,极有可能出现大面积滑塌”的信息后,立即安排干部前往夏启茂家,苦口婆心地给夏启茂一家人做思想工作,请他们必须撤离。夏启茂一家在干部的反复劝说下,最终迅速搬离。9月11日晚,茨竹镇境内突降暴雨,9月12日凌晨2时许,夏启茂房屋后侧发生了滑塌,方量约2.1万立方米,造成6间房屋损毁,其中3间房屋完全垮塌。因夏启茂一家提前搬离,家中3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

在新泉村,监测员巡查发现,村民刘绍菊家的院坝明显开裂,院坝边的堡坎有垮塌的迹象,极有可能危及该区域内的农户生命安全。对此,镇里立即安排干部上门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群众搬离危险区域。听说要搬离久居的老屋,起初群众很不愿意。在干部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这里的6户人家都及时进行了搬离。

今年以来,类似的有效撤离还有很多。截至目前,放牛坪村搬离1户2人,半边月村刘家老屋基搬离13户30人,新泉村苏家湾搬离6户18人,玉兰村土堡屋基搬离6户15人。累计搬离了26户65人,全面实现了“应搬尽搬”,确保了群众生命安全。

对受地灾威胁的群众,茨竹镇根据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的专业调查报告,采取分类处置方式消除威胁群众的安全隐患:一是永久性搬迁,即针对隐患消除难度很大、且难以彻底消除的,就动员相关群众重新选址修建房屋进行永久性避险搬迁,并按政策给予相应补助;二是通过工程治理方式,采取工程措施对地质隐患进行彻底治理,确保安全。通过搬迁和治理的处置方式,确保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工程治理,全方位无死角

地灾隐患若消除不及时或者不彻底,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后果极其严重。茨竹镇的不少公路都是依山盘旋、蜿蜒而上,公路旁边的悬崖在强降雨天气发生时,对车辆和行人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隐患不容忽视,除患绝不手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茨竹镇党委、政府将地质灾害治理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点任务,对危岩影响公路车辆和行人安全的问题,秉持“零容忍”的理念,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心,采取大保障大投入的强力措施,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地灾工程治理“大决战”。

“这段公路在下雨天安全隐患极其严重,特别是遇到强降雨天气,容易出现山石滚落到公路上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政府对危岩进行工程治理,实在是把好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啊!”在茨竹村茨放路危岩一处工程治理现场,一位村民连声称赞政府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实事。

今年以来,茨竹镇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对危及公路安全的危岩隐患进行“应除尽除”,累计投入治理经费4000余万元,对茨竹村石家沟、茨放路等5处危岩地带进行了工程治理。通过大力实施治理,彻底消除了危及公路的安全隐患,保障了新泉、半边月、放牛坪、三江等村上万群众的出行安全。

“镇党委、政府层层压实防灾减灾责任,通过监测预警、综合施策、分类处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切实筑牢了人民群众的安全防线和生命防线。”该镇分管负责人表示。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