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会
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举行
抢抓机遇 奋勇争先
推动渝北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于会文作辅导报告 廖红军主持 李联铁 黄宗林 彭建康等出席

本报讯(记 者 郑和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10月7日—8日,渝北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会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举行,旨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大机遇,分析当前发展形势,找准渝北方位定位,明晰具体路径抓手,引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抢抓机遇、奋勇争先,推动渝北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10月8日上午,区委书记于会文作题为“抢抓机遇奋勇争先推动渝北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辅导报告。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理区长廖红军主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联铁,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黄宗林,区政协主席彭建康,区委副书记邓孝明及全体在家区领导出席。

据悉,本次研讨班分为自学和集中研讨学习两阶段。10月7日,参会同志自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精神、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精神。10月8日,参会同志集中聆听了区委书记于会文作辅导报告,并结合自学材料,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区委书记于会文辅导报告内容开展分组交流讨论,为即将召开的区第十五次党代会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于会文在辅导报告中以“渝北经济社会发展怎么看、怎么办和怎么干?”为主要脉络,结合近期的调研所见所感和座谈会所闻所思,对渝北区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初步构想,为起草好年底召开的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打基础、作准备。他说,渝北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牢牢把握江北机场建设、重庆直辖、重庆向北发展等战略机遇,实现了从“江老幺”到全市经济第一大区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近年来,全区发展态势稳步向好、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区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为渝北进一步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渝北的发展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最关键时期,同时也站在了蓄势待发的起飞跑道上。我们既要看到渝北发展面临的九个方面的挑战和问题,更要看到渝北拥有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优势、独一无二的临空优势、地理位置和交通的优势、现有的产业基础优势、科技创新载体优势、生态本底优势和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优势”七个方面的优势,胸怀“两个大局”,抢抓发展机遇,着眼全球和全国经济形势,立足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勇于争先创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更好地推动渝北高质量发展。

于会文就渝北区接下来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思路和设想。他说,在新发展阶段的大时代背景下,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千载难逢的机遇下,渝北必须对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中心两地”战略目标,从全市、全国乃至全球中找准方位、明确定位,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补齐发展短板,聚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一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要持续巩固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构建高能级、高层次、高梯度的产业结构,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全国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6年,渝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市前列,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500亿元,再造一个“渝北工业”。二是建设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要瞄准全球、全国的临空标杆城市,指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构建以机场为核心的“空铁公水”多式联运交通集疏体系,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深化国际交往,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更多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科技流在渝北汇聚交融,成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示范窗口。力争到2026年,江北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跻身全国前五,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20亿美元。三是建设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要强化创新策源、科技发源等核心功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配置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政策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算力枢纽等新型基础设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引领的发展优势,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渝北诞生、在渝北转化。力争到2026年,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5%,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四是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丰富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建设山清水秀的宜居生态环境,实现产城景深度融合、农文旅一体发展,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更好保障和满足。力争到2026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差距大幅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万元,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

于会文指出,一个地区的发展,产业是基础。渝北发展要再上新台阶,必须首先发展好产业。没有坚实的产业支撑,建设“四个大区”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理清发展思路,把准产业方向、做大产业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产业体系,一二三产同步发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贯彻市委部署、契合渝北实际的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一是工业,要构建“2+4+1”的现代工业体系,形成有支柱、有后备、有梯度的良性发展格局,力争到2026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2.5%,工业增加值率提高到20%以上,五年累计工业投资达到1000亿元规模。其中,“2”是打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这两个2000亿级的支柱产业集群;“4”是打造4个百亿级潜力产业集群,包括200亿级的先进材料、200亿级的智能装备、300亿级的食品加工和500亿级的智慧建筑产业集群;“1”是在服装、通机、家具、电线电缆、医疗器械、军民融合等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变成“小巨人”,力争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二是服务业,着力构建“5+3+1”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到2026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以上。其中,“5”是做大做强5大生产性服务业,分别包括围绕“资金流”做强创新金融业、围绕“货流”做大现代物流业、围绕“信息流”做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围绕“技术流”做精专业服务业、围绕“商流”发展商务会展业;“3”是提档升级3大生活性服务业,分别包括围绕“客流”提档升级文化旅游业、围绕“健康流”提档升级康养休闲业、围绕“人流”提档升级商贸服务业;“1”是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临空优势,力争多建成几栋税收“亿元楼”,成为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总部经济集聚区。三是农业,着力构建“3+6+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26年,乡村旅游收入、农业增加值、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值均翻一番,分别达到50亿元、60亿元、20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万元、达到3.5万元以上,建成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样板区、乡村振兴先行区。

其中,“3”是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临空高效农业,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做成精品,走出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新路子;“6”是发展特色水果、绿色蔬菜、高端花卉、道地药材、生态渔业、特色肉兔六大农产品,具体包括发展20万亩特色水果、发展10万亩绿色蔬菜、发展1万亩高端花卉、发展1万亩道地药材、发展3万亩生态渔业、发展200万只特色肉兔;“1”是着力集聚创新资源、着力做强精深加工、着力发展仓储物流,创建1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四是数字经济,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在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业态、加强新治理、夯实新基建上狠下功夫,力争到2026年,率先建成全市首批数字经济应用示范高地,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20%。

于会文说,明确定位、明晰思路之后,接下来就是要针对症结、精准发力,把握抓手、精准施策,真正把经济工作抓到点子上、抓到关键处。一要抓平台,积极向上汇报对接,继续争取成功创建几个国家级、市级关键平台。二要抓链条,着眼全市33条重点产业链,立足渝北实际,找准自身定位,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生态链,精准研判确定每个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领军企业与核心零部件企业,探索实施“链长制”,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个方案、一个清单、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积极引进来、落下来、建起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三要抓招商,树立“质量比总量更重要、诚信比承诺更重要、手艺比手气更重要、做功比唱功更重要、落定比签订更重要”的招商理念,做好精准招商,做到优商选商,做实资本招商,既要抓大,也要抓小,在渝北大地上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四要抓空间,既抓好增量拓展,又抓好存量挖潜,坚持“亩产论英雄”,最大限度推进集约节约用地。五要抓创新,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创新创业精神,大力推动原始创新、生产创新、模式创新、销售创新、场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六要抓板块,各园区板块要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因素,找准发展路径、主导产业,想好了再干,做到精准发力;要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活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进一步在优环境、装内容、强服务上下功夫,切实成为各类企业梦想花开的地方。七要抓生态环境,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渝北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把渝北的生态本底建设得更加厚实。八要抓民生,要针对我区当前在民生方面存在的短板,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停车楼(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切实把群众急难愁盼的各项民生实事办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九要抓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把程序再简化、时间再缩短、效率再提高,建立“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精准帮扶机制,持续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十要抓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处理好“稳扎稳打”和“猛冲猛打”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安全稳定为代价,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确保不出大事,力争少出小事,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就渝北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干,于会文强调了“十个始终坚持”。一要始终坚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市委“三个确保”政治承诺;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把“十个带头”公开承诺落地落实,做好领导带头和民主集中。二要始终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梯次完备的干部队伍。三要始终坚持学习钻研,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学新思想、学新知识、学新标杆,努力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四要始终坚持区级领导牵头抓总,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冲锋在前作表率、以上率下抓落实,坚决做到拎着乌纱帽干事,绝不允许捂着乌纱帽做官。五要始终坚持协调各方争取资源,本着态度要好、情感要真、工作要实,争取上级支持,用好用足各方资源。六要始终坚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注重实干、苦干、巧干,勇于担责尽责,创造性开展工作,做高效的思考者,不做低效的勤奋者。七要始终坚持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要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倒排工作计划、顺排工作时序、明确进度节点,要明确职责、落实专班,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去落实,要把握时限、按时销号,确保任务清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八要始终坚持精诚团结,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做到懂团结、会团结、真团结,将班子拧成一股绳,使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其才。九要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各自的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勤于下深水、摸实情,敢于啃硬骨、涉险滩,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闯出一条渝北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十要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聚焦做到“两个维护”、净化政治生态、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等方面开展监督,让群众感受到正风反腐就在身边。

廖红军在总结讲话时说,必须牢牢把握“十四五”这个重要的“窗口期”“攻坚期”“加速期”,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拿出更多真招实招新招,把各项工作抓落地、抓落实、抓深入,共同推动渝北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一要在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上用力见效,努力在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中提升渝北的综合实力和在全市、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二要在学习领会落实于会文书记讲话上用力见效,带着研究的态度去工作,进一步谋深谋细谋实各领域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共同绘就渝北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三要在破除瓶颈制约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用力见效,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的要求,结合谋划未来五年和明年工作计划,制定具体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尽快形成渝北版“产业地图”。四要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上用力见效,强化担当抓落实,深入一线抓落实,创新方法抓落实,提高本领抓落实,坚持靠作风吃饭、拿实绩说话,以实干实绩推动区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五要在抓好当前工作完成全年目标上用力见效,重点抓工业经济稳增长、抓消费提质扩容、抓重点项目扩投资、抓招商引资增后劲、抓风险防控保稳定、抓全年目标考核和民生实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区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镇、街道党政负责人,区属国有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区级各民主党派主委、专职副主委,市级部门驻区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