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兵讲故事 让初心代代传

抗美援朝老兵走进区消防救援支队,给指战员讲党史故事

抗美援朝老兵与民兵现场分享战斗经历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我们那个时候艰苦的生活和浴血奋战,换来了大家现在的幸福生活,我觉得值……”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区充分发挥老战士对党忠诚、政治立场坚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开展了老战士进军营、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院坝(简称“六进”)讲党史活动,组织老战士深入基层进行互动化宣讲,着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在军营、机关、社区、院坝、学校、企业……老战士们结合自身亲身经历,讲革命故事、参战故事、军旅故事,将听众带回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真实感人的亲身经历,他们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激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染着所有听众,在一场场宣讲报告中,一次次迎来了最真挚的敬意和雷鸣般的掌声。

截至目前,我区已开展老战士“六进”讲党史活动上百场,直接受众上万人。在老战士们最动听的声音里,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红色故事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重温了战士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雄壮历史,重温了革命先辈用理想和信念丈量的伟大历程,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都得到深刻的洗礼,逐渐激发历史认同、产生情感共鸣、传递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继续用情用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渝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去。

忆过往

不忘来路惜当下

“是党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党给了我幸福美好的生活,没有党的引领和关怀,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3月16日,在回兴街道双湖路社区的一处院坝,一位胸前佩戴着大大小小勋章的老人,向居民们讲起了他投入解放战争的革命故事和严守入党初心的感悟。

老人名叫孙跃宗,生于1931年,1949年参军,1951年入党。在70余年的时间里,他怀着为国为民、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坚守初心使命,永葆党员本色,积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累计获得9枚军功章,每一枚军功章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1949年,孙跃宗参军后跟随部队挺进大西南。行军途中,孙跃宗发现有一个可疑人员混在老百姓中,腰里像是别着一把枪。经过斗智斗勇,孙跃宗揪出了这个国民党特务和他的十余个同伙,获得了第一枚军功章;在四川省丹棱县剿匪时,为了给部队送情报,孙跃宗一口气跑了60多公里,提前把重要情报送到部队首长手中,为歼灭土匪争取了时间,又获得了一枚军功章;修建成渝铁路时,劈山开路没有炸药,孙跃宗就想到了小时候放烟火的“一硝、二硫、三木炭”,提出合理化建议被连队采纳,自制黑火药,修路放炮非常成功,部队首长又给他颁发了一枚军功章……

虽然已时隔多年,说起往事,孙跃宗仍精神矍铄、语气激昂。他的革命故事和传奇经历,赢得了现场一阵阵的掌声。“孙老的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也很有教育意义,我们要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社区居民吴明表示,今后要多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年老时也有故事自豪地讲给后辈听。

话传承

红色基因永相传

“我们那个时候艰苦的生活和浴血奋战,换来了大家现在的幸福生活,我觉得值!”

今年三月开学季,古路镇党委邀请在乡复原军人杨炳玉,为古路中心校的学生们作党史宣讲报告,引领广大党员、青年团员、少先队员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杨炳玉现年96岁,曾参加过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淮海战役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于1951年赴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当天,老人胸前挂满了象征一生荣誉的勋章,虽已近百岁高龄,依然精神抖擞、思维清晰,声音铿锵有力,向同学们讲述了他奋勇退敌的故事。从被抓壮丁开始,到他人生经历的第一次战役“长沙会战”,最后到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一次次英勇作战、在生死边缘惊险脱困的故事,让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感受到了老人一生的惊心动魂、跌宕起伏。

杨炳玉最后勉励同学们说:“孩子们,现在的和平时代真的来之不易,希望大家刻苦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早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传下去。”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历史,听当事人讲革命故事,同学们的内心无不受到震撼,进一步激发了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大家立志要向英雄老兵们学习,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谈初心

牢记使命显忠诚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近日,一场特殊的党史课在双龙湖街道老兵之家内开展,86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李可为辖区退役军人讲党史。他用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引导退役军人们追古惜今,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1951年1月,19岁的李可跟随所在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战火硝烟的朝鲜。“那时候大家都有一股冲劲,唱的战歌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但在刚过鸭绿江时就遇到很大的阻碍,白天美军的飞机不断在天上盘旋,只能夜里行军,道路泥泞,车马炮多,常常行军30多里路天就亮了,只能躲在防空洞。”李可回忆起刚到朝鲜的情景,神情凝重。

“进入作战后,常常物资紧缺,靠高粱米、压缩饼干维持生活。”李可回忆,美军飞机的疯狂轰炸,切断了志愿军的供给线。当时为躲避敌人的轰炸,他和战友们轮流用钢钎打战壕,常常手上都是血泡,“枪林弹雨、死守战壕高地”是这场战争的真实写照。“不过谁都没有畏惧,大家都知道,打仗拼的就是意志,用生命和鲜血誓死保家卫国是军人的神圣职责。”回想起这段历史,老人激动地说。

“党员,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初心。”最后,李可对大家说,自己作为一名上过战场的老兵、老党员,始终把党的宗旨牢记于心,虽然年龄大了,但只要党需要、社会需要,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一点余热。他告诫大家,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多学习党史,增强党性,提高党性修养,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李可为大家讲述为国为民冲锋陷阵的热血故事及所见所感,给退役军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感动和震撼,更有启迪和思考。当李可向大家告别离场时,退役军人集体起立向老人敬礼致敬。

前来听课的退役军人谭小华感叹:“听了这段历史,再次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伟大。

致敬他们的牺牲和付出,我们会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本版文图由 本报记者 周新宇 任天驹 朱云卿等采写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