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川在区委党校讲党课时勉励青年干部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养分
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为渝北“十四五”开新局谱新篇奉献青春和力量

本报讯(记 者 杨 青)6月28日下午,区委书记唐川在区委党校为2021年青年干部培训班讲授专题党课。他勉励青年干部,要勇挑重担、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养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积极投身“四区”建设,为渝北“十四五”开新局谱新篇奉献青春和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党史学习教育市委巡回指导六组组长、璧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建卿列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勇主持专题党课。

在两个小时的授课中,唐川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渝北‘十四五’开新局谱新篇奉献青春和力量”为题,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等方面分享感悟、提出要求,旁征博引、娓娓道来。

唐川说,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明理的内涵十分丰富,最基本的是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青年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要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味道”,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不断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力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行稳致远。

唐川说,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铸强精神支柱,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全区党员干部要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念,自觉从革命先烈的事迹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体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独特魅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岩精神,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抱定必胜的信念,兑现对党的誓言和诺言,跨越新的“雪山”“草地”,攻克新的“娄山关”“腊子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勇气、力量,再接再厉、风雨无阻、不懈奋斗。

唐川说,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年轻干部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深刻感受并崇尚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道德风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强化道德约束、塑造高尚品格,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自觉坚守和弘扬对党忠诚的大德,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要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感悟为维护人民利益而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在工作岗位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自觉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格,在原则面前学会坚守,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管好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唐川说,学史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环节。我们要自觉从百年党史中吸取精神力量,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切实把担当作为体现在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中。要时刻保持力行力做的愿望和干劲,既懂规律、又懂门道,在工作实践中坚定政治方向、找准定位方位、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正确的道路、正确的方向、正确的目标。要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找准方法、用好方法,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工作落地落实。要全身心投入工作,用心用情用力真抓实干,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动力,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要坚持靠作风吃饭、拿实绩说话,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让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决策、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唐川说,年轻干部是推进渝北各项事业前进的“后浪”,有舞台、能出彩。他勉励全区中青年干部勇挑重担、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养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积极投身“四区”建设,坚定不移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渝北大地上,为渝北“十四五”开新局谱新篇奉献青春和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