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检察院发现零售管理漏洞督促监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
让每台自动售卖机“持证上岗”

区检察院检察官正在查看自动售卖机上是否有相关资质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摄

本报讯(记 者 杨荟琳)相信在各大商场大家都会看到食品自动售卖机的影子。由于其操作便捷,不用排队,深受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但你知道吗,最近在渝北,许多自动售卖机都贴上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实现了“持证上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要从今年1月说起。渝北区检察院检察三部主任沙宁远和检察官助理张光平在渝北某商圈巡查时发现,该商圈内的多处鲜榨橙汁自动售卖机,既没有经营者的相关信息公示,也没有张贴食品经营许可证。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群众购物方式发生改变,自动售卖机在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售卖的食品是否安全、售卖机运营是否规范,在监管上的盲区也造成了质量问题多、维权难等问题。

为了掌握第一手情况,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该院决定开展专项调查,走访辖区内医院、商场、公园、地铁站等地,对包含鲜榨橙汁自动售卖机在内的各种自动售卖设备信息公示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检查发现,辖区内部分食品自动售卖设备没有进行信息公示,少数经营者甚至对这一明文规定“毫不知情”。“如果连公示都没有,一旦出现橙汁变质、残渣清理不干净等情形,消费者喝着‘味不对’,到时究竟该找谁?”2月3日,该院对该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立案调查。

两天后,经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审批,该院先后向渝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两个相关街道办事处分别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清查辖区内人流密集场所的食品自动售卖设备情况,引导相关主体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依法公示相关信息,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收到检察建议书后,渝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联合海关开展食品自动售货销售商专项检查,排查商场、公园、医院等场所食品售货销售商45户,并逐一约谈信息公示不到位的销售商,责令限期改正。两个相关街道共对89台食品自动售货设备进行专项检查,建立监管台账,督促立即改正。

“现在,辖区内自动售卖设备均已按照要求进行公示。”日前,该院联合3家单位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沙宁远表示,该院将持续关注这一新型零售领域食品安全状况,以跟踪监督助推完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