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人才战略不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
渝北初步形成乡村振兴人才梯队

image.png

农技人员在大盛镇明月村向村民传授剪枝技术

本报记者 任天驹 摄

本报讯(记 者 杨荟琳)如果你印象里的农村还是那个人烟稀少、只有老人和小孩的地方,那么你应该去渝北的农村转转了。近年来,我区通过创新人才“积分评价制”、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持续推进乡村人才培训培养、提升引才聚才质效等,扎实推进人才振兴,吸引了一批批有志之士留在渝北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放眼如今的渝北农村,有像木耳镇五通庙村李伟一样的大学生,毕业后主动回到农村干事创业;有像高飞这样的知名电台主持慕名而来,成为了渝北农村的“荣誉村民”;还有一批批来自西南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积极参与渝北“双十万工程”建设……

是什么让渝北农村成为了人才集聚的洼地?答案是:渝北区近年来实施的人才振兴措施。为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我区创新人才“积分评价制”,制定《渝北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办法(试行)》,采取贡献积分制量化的评分办法,评定乡村振兴人才25名,兑现各类补贴奖励212万元。

在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制度,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62人,兑现养老及医疗保险补贴21.89万元。

为持续推进乡村人才培训培养,区农业农村委加强农村青年实用人才队伍培养,建成农民田间学校31所、创业孵化基地4个、产业实训基地3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36人,培育青年农场主29人;持续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等活动,选派5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和38名区级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开展服务,开展“经果林栽培”等培训2000余人次。

为提升引才聚才质效,我区大力实施“临空英才计划”“临空创新人才计划”,引进赵春江、荣廷昭院士及其专家团队,成立农业科技园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农业大数据智能化运用推广和良种繁育工程研究,国营绿色蔬菜农村智能化项目加快建设,玉米新品种示范种植获得成功;引进杨大可等6名重庆市乡村振兴报告团成员落户古路镇乌牛村,让报告团变成了实践团,杨大可被农业农村部党组评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人物。招聘乡镇教育、卫生、农业、文化、规划、建设等事业单位紧缺专业人才271名,培养公费师范生140名。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