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扫黑恶 为民保平安
——区法院获评“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欧云霄

重庆首例“套路贷”涉黑涉恶案宣判现场

本报记者 欧云霄 摄

近日,在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上,渝北区法院获评“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系重庆市法院系统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

据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区法院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紧紧围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摆在工作突出位置,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将政治责任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三年来,渝北区法院一审判决涉黑涉恶犯罪案件24件,依法惩治黑恶犯罪分子141人,并以专项斗争为牵引,审结“9+4”类案件365件791人……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黑涉恶案件妥善审结,两件案件入选全市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10大典型案例,辖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定得准、打得狠,震慑黑恶势力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新型黑恶犯罪不断滋生变形,外表合法化、手段隐蔽化、犯罪软暴力化。2016年,彭某等人成立专门公司,通过签订虚假的债权转让协议等方式,造成合法债权的假象,并招募年轻男子多次暴力索债,插手经济纠纷和拆迁纠纷,实施非法拘禁、寻衅滋事等暴力犯罪活动,非法获利698万余元。

庭审中,彭某等被告人拒不承认其公司是黑社会性质组织,辩称其签订有“债权转让协议”“自愿跟随协议”,系“友好沟通”“合法收债”。面对纷繁复杂的案情和气焰嚣张的被告人,主审法官唐中政带领团队,重点围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界定、“软暴力”的认定,结合案情剥茧抽丝,一举依法认定犯罪事实32笔,如一柄柄利剑刺穿了新型黑恶犯罪的伪装。

“严”字当头,除恶务尽。85册卷宗、8万余字的审理报告、136页的判决书……许多个“白加黑”和“5+2”的集中攻坚,最终让罪犯彭某等人认罪伏法。

三年来,一块块“硬骨头”被啃下,一个个“硬堡垒”被攻破。渝北区法院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对黑恶势力的组织者、领导者、首要分子和骨干成员,坚决快审重判,所有罪犯无一适用缓刑。其中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者51人,占总数的36.42%,重刑率远高于普通刑事案件。

与此同时,区法院始终坚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三项规程”,逐一核查存疑事实和证据,既不“降格处理”,也不“拔高注水”,累计变更起诉指控的定性、事实、部分罪名、情节等14笔,确保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和法律检验的铁案。

“黑财清底”、“打财断血”,防止死灰复燃

“黑财”不清,“黑血”不断,则黑根难除。区法院严格依法做好黑恶势力犯罪涉案财产处置工作,坚决摧毁黑恶势力的经济基础。累计判处罚金762.2万元,追缴违法所得1494.87万元,责令退赔1266.78万元,对两名涉黑案主犯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区法院专门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财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发出“黑财清底”的总攻令,将有财产执行案件摆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查控涉案财产,提高执行到位率,确保“打财断血”不留死角。

被执行人多、财产数量多、种类繁杂……执行黑恶案件困难重重。疫情期间,执行局干警杨青山带领团队攻坚彭某等人涉黑案执行。车辆、办公用品、健身器材……“黑财”多达百件,存放地点分散。干警们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一样一样登记,一笔一笔清查,制定详细台账,确保黑财见底、一笔不漏。

既精准实施“打财断血”,又注重善意文明执行。在一起涉黑案执行过程中,法官发现查封的房屋价值明显大于执行标的,若评估拍卖可能面临较大价值贬损。为避免过度执行,法官先后前往监狱及被执行人老家释法明理,最终被执行人亲属代为履行全部案款,仅用20天就执行到位。

三年来,区法院执结涉黑恶执行案件19件,查扣房屋4套,车辆6辆,执行到位476.17万元,目前已发还被害人224万元。

综合治理、行业清源,助力由“扫”到“治”

为凝聚扫黑除恶强大力量,区法院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每件重大涉黑涉恶案件,都邀请代表委员到场旁听。坚持以案释法,承办全市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结合“法官在社区暨庭审进街镇”活动,组织法官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和群众身边,真正引起群众内心共鸣,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在推进过程中,区法院聚焦问题线索清零,出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排查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一案三查”、线索问题办理、法官签字背书等制度体系,确保每件问题线索都得到有效查办。审理胡某涉恶一案中,发现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钱某涉嫌在“套路贷”公司参股分红,及时移送线索后,钱某受到纪委监委严肃处理。

办理一起案件,净化一方环境。区法院注重标本兼治,先后印发加强司法建议、“一案一整治”等文件,要求既注重类案梳理,又针对个案条分缕析,深挖具体行业、具体地域、具体单位在监督管理、履职尽责等方面的不足。针对首例“套路贷”案件及时发出司法建议,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综合治理,及时防治解决有关行业领域的涉黑涉恶问题,获评全市法院优秀司法建议。

三年来,区法院办理各种渠道问题线索99条,甄别研判后及时移送20条。发出涉黑恶案件司法建议28篇,案件覆盖率、回复采纳率均达100%。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