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435个科普示范区县中脱颖而出
渝北在全国科普示范县总结评估中获评优秀

科普大篷车在重庆八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本报记者 蒋婧 摄

本报讯(记 者 蒋 婧 通讯员 程小莉)近日,记者从区科协获悉,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名单的通知》,我区在全国科普示范区县总结评估中获评优秀。

据了解,去年7月,中国科协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有关工作的通知》,启动了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县总结评估工作。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检查推荐,中国科协组织第三方评估和专家评议,在435个全国科普示范区县中,共计154个区县获评优秀,我市仅有4个区县,渝北区位列其中。

据了解,5年来,我区积极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区深化建设工作,深化科协专项改革、突出科普惠民、助推创新驱动、创建科教品牌,取得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在科协专项改革方面,我区顺利完成科协换届选举,建立全国科普示范区联席会议制度,新建18个机关企事业科协组织,建有区级学协会20个,单位会员数258个、个人会员2360人,专职工作人员15人、兼职127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科普惠民方面,各镇街建立科普工作站322个,发展科普员和科普志愿者2500余人,积极举办科普大蓬车进学校、园区、农村和社区等“四进”系列活动,广泛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等“三下乡”系列活动,还以全国科普活动日为核心,每年开展科技活动周、节能宣传周等重点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生活常识,营造全民参与的科普氛围。同时,坚持开展线上线下科普知识比赛活动,每年组织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科普讲解员大赛等竞赛活动,22个镇街组队参赛,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评,全区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比例提升至14.4%,居全市第4位。

在创新驱动方面,我区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工作,出台科技人才“四站”奖补办法等政策,发展高端智力支撑平台,现有院士工作站1家,海智工作站6家,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先后协办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重庆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主办渝北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中小学科技节、渝北区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等科技活动17次,连续开展7届渝北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评选。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效显著,1人荣获中国科协主席奖,11人荣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以及提名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4次,市级奖项1031次。建设社区科普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微型少年宫等公共科普活动场所25个;建设兴隆镇杨梅基地等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1个,重庆市十佳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个,其中,茨竹镇张福均获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称号,兴隆镇刘斌、茨竹镇王勇被评为重庆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带头人。

在科教品牌方面,我区坚持科学普及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科技进校园”科教品牌建设为抓手,采取科技培训进校园、院士专家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技展演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全力抓好抓实青少年科技教育。其中,在13所城区中小学校试点开展智能机器人编程进校园,购买机器人编程教学设备141套,帮助全区27所中小学校申请市科协“创意科学拓展计划”STEAM科学实验资源包,惠及6万余名学生;开展院士专家校园行35场,普及航空航天、大数据、基因技术等前沿科学知识;利用科普大篷车配置的互动展品、影视短片、科普图书等科普资源,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流动科普馆巡展30场次,受益未成年人4万人次;积极开展“小青科技节”、科技创新作品展演、机器人创意展演,以及重庆科技馆、重庆鳄鱼中心等科普教育基地参观活动,并以“馆校结合”为契机,在华蓥中学等校建成校园科普馆,实现科普图书电子化运行。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