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好 产业旺 耍事多
渝北统景因地制宜践行“两山论”

江口田牧沟

据华龙网阳春三月,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的印盒李花开得正盛,一枝枝一簇簇,宣告着春天的来临。这个春天,渝北统景不仅有李花带来好心情,还迎来一个开门红。

今年1月,统景镇被命名为重庆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两山基地”称号来之不易,是渝北区、统景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这块招牌的背后,渝北统景做了哪些努力?有怎么样的生态经?

记者了解到,渝北区统景镇依托山水环绕优势,立足优质生态资源,将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与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实现了生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序发展。

因地制宜走好发展路“绿”是底色

“巴渝十二景”,统景温泉风景区便是其中一景,统景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这得天独厚自然景色的底色,这底色是“绿”。

据了解,统景镇党委、政府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在制订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坚持推进温泉风景区、御临河、温塘河、东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自然资源保护,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此外,统景镇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泉系统治理和保护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依托独特的温泉自然资源,统景镇坚持景区开发与生态保护共荣共存的理念,投资450余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委托专业机构对污水处理站进行运行维护和水质检测,安装应急污水管网并接入市政管网系统,预防污水处理站设备突发故障,将餐厨和生活垃圾统一拉到指定地点处置。

同时加强温泉、山林资源保护管理,按照国土、水利部门核准的温泉开采量,严格控制使用温泉资源,对山林资源加强保护巡查,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体现出文旅融合发展筑强绿色生态屏障。

立足生态特色,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温泉景区积极探索“旅游+文化+康养+度假”发展模式,拟依托现有的“景区+森林+温泉”等复合型资源,深挖康养价值,打造统景温泉康养创新孵化基地项目。

2020年,温泉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5.62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3658.59万元。盘活现有旅游资源,优化农旅融合发展,围绕柑橘、李花产业特色,打造以田园综合体为亮点、巴渝民居为特色、全域旅游为目的地的特色小镇,着力培育生态养鱼、古酱酿造、特色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农业产业的旅游属性、文化属性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深度融合发展,营造出依山傍水、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环境,撬动农旅产品的生态溢价。

生态红线,绝不能踩半步。

据了解,渝北区生态红线范围314平方公里,其中,统景镇生态红线范围占比13.7%,达到43平方公里,占镇域面积的36.75%,统景镇严守生态红线。

在青山绿山方面,统景镇森林覆盖率达到41.6%,深入实施林长制、河长制,御临河、温塘河、东河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御临河,是长江重要支流,流经统景。

为筑牢御临河流域生态屏障统景镇采取集中连片和整村推进等方式,在长堰、江口、远景、胜利、荣光等御临河、东河沿岸区域实施“双十万工程”,建设10000亩经果林、10000亩生态林,实施国土绿化造林项目6262亩,包括四旁植树1146亩、疏林地及未成林地造林772亩、林相改造1224亩、一般森林抚育3120亩。

同时,积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栽植地域特色突出、经济价值高的大雅、无核沃柑、血橙等优质特色柑橘,通过土壤培肥、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生态条件,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文旅融合发展穷山村焕新颜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用这句诗来形容印盒李花再好不过。现在的印盒李花为人称道,是重庆春天赏花的好去处,而说起原来的印盒,村民都摆手。

昔日的印盒因矿石资源比较丰富,私挖盗采矿石行为猖獗,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经过政府努力,定位发展万亩李子(歪嘴李)产业,积极修复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农业+”模式,深挖农旅融合发展理念,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印盒李花生态旅游区。

同时,印盒景区带动周边裕华、龙安、西新、滚珠、黄印、合理、兴发等7个村2000余村民发展李子等伏季水果,全镇形成了3万亩的李子产业带。

这一举措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进一步筑实了山体绿色生态屏障,昔日的茅草荒山,变成如今的绿水青山,最终转化为金山银山。

现如今,印盒以花为媒带动各色产业发展,李花林衍生的“致富经”被人们津津乐道,三月李花盛开,发展观光经济,7月李子硕果累累,发展体验经济。

据悉,2020年印盒村全年接待游客高达20万人次,李子收入约1200万元,旅游收入约600万元。

提及农旅融合,还不得不说继温泉、李花之后的“统景三宝”之一统景柑橘,它具有超过100年的发展历史,不论在品质还是产量上,在同类产品中优势明显。

目前,统景镇已在御临河流域形成了3万亩柑橘产业带(不含“双十万工程”栽植的暂未产果的柑橘产业带10000亩),年产量达4万吨,主要分布于中和、民权、龙安等11个村落,基础设施完善,果品优质。

2020年底举行的“第八届柑橘节”期间,该镇通过与旅行社合作,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购买村民的农产品,辖区农民农业收入明显增加。

此外,统景镇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双十万工程”、古洛环线建设,完成江口渔村、田牧沟农技站旅游景点的建设,其中田牧沟农技站作为全国“三变改革”示范点,引来全国各省市单位参观学习。

江口渔村位于统景镇江口村中部,毗邻东河,以前这里村民以捕鱼为生。后来,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特别是国家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要求,改变以渔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已成为必然举措。

针对这里的实地情况,统景镇党委政府按照“生态家园·幸福村居”理念,修复古老院落,再现巴渝民居风貌,发展休闲体验、特色民宿,将原始小块田整合为大块田,发展生态健康的稻田养鱼,实现“稻鱼共生、钱粮双增”,在荒废闲置的零散地块上种植蔬菜、房前屋后以果树妆点,使居住、生产、休闲相结合。

如今的江口渔村“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村更美”,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地”。

乡村旅游给印盒、中和、江口、村带来了发展新气象,也带动了更多村民致富,尝到了甜头的他们,对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这些曾经默默无闻、捉襟见肘的穷山村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面貌,成为令人艳羡的富饶美丽之地。

发展绿色产业惠民成果居民共享

荒山变“绿山”,还要再变金山银山。

统景镇化零为整,破解耕地撂荒难题,针对群众认为不适宜种植的“馒头山”“巴掌地”“鸡爪地”,开展了“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宜机化改造,完成新统大路沿线22处边坡治理、土地宜机化整治5500亩,栽植优质柑橘5000余亩近15万株,曾经的荒土、坡地,现已地块整齐、柑橘成林,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提升了生态环境品质,还让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

现在,耕种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后,农民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还跳起了坝坝舞。

同时,统景镇大力发展“双十万工程”,在原有30000亩御临河流域柑橘产业的基础上,新增10000亩柑橘。据了解,群众每年仅售卖柑橘的收入都能超过上万元。

日子有甜头,群众有了盼头。统景镇一改过去的“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结合“三变”改革探索“三社融合”,打破村与村的边界,推进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信用社“三社”融合发展,联合成立了渝北区东河畔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引导1126户农户以土地4636亩和资金180.65万元入股,实现土地整合集约、人才相互流动、技术相互融合。

依托乡村旅游,借助“温泉节”“李花节”“柑橘采果节”“刨猪汤节”等项目,吸引大量外地游客进村体验,刺激内需消费,合作社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蔬菜、土猪、蜂蜜、土鸡、土鸭等,实现了就地创富增收。

据悉,作为渝北老牌旅游目的地,2020年,统景镇大力推进辖区旅游项目建设,力促旅游扶贫工作开展,全镇农旅融合发展成绩明显。数据显示,2020年,统景镇全年接待游客45.62万人次,旅游收入约5000万元。

守护绿水青山,必能收获金山银山。2020年,统景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亿元,从2015年起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万元,是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长10%。

如今,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树木、一汩汩生机勃勃的温泉水……生态红利竞相释放,让统景山更绿,水更清,林更茂,民更富。


编辑:渝北陈道圣